经历被追尾
经过几天的阴雨,清晨的天空骤然开朗起来。
我坐在从机场返回港岛驻地的客货两用车里,带着完成公务后的轻松,透过车窗欣赏远山、近海、楼群,欣赏在楼宇顶端漂浮的云朵,欣赏蓝色晴空在慢慢地拨开云层,不时也与同车的同事攀谈几句,不知不觉间已经穿过长青隧道。
驾车的师傅姓邝,是香港本地人,已有20多年的驾龄,被雇用作为我们的专车司机还不到半个月。前方不远处好像有两辆小车发生了点儿剐蹭,邝师傅随即减速并稳稳地停了下来。
只听得“哐当”一声,整个车身猛然前后晃动,我的身体也随着向前又向后。前面的同事快速反应:“追尾!”
向后望去,只见一辆红色货车紧紧地跟在我们车后,司机已经下车查看。我们三人慌忙跑到车后,看到我们的车已遭重创:后门的玻璃完全被震碎,后车箱和满地散落着钢化玻璃的残骸;后车身的铁皮被撞进一大片;车灯也被撞碎,残缺的灯罩晃晃悠悠的不肯落下。这时的时间大约是8:35分左右。
肇事的是一部专用货车,红色车身上的黄色喷漆标有“CROWN”的字样,车牌号也记下了:LW7827,后来听说车主是一家音像唱片公司。车上下来三个20岁出头身穿工装的小伙子,忙不迭地向我们解释,说是连踩刹车可是车还是没能停下来。这是什么理由啊!
好在我们的车已经停稳,好在后面的车速还不算太快,好在我们在车上都处于清醒状态,好在我们的车还有载货的后车箱......
双方司机都忙着报警,我也赶紧催促同伴儿向单位领导报告情况。
几分钟后,一辆警察的摩托车率先赶到,行动真是神速。“警察叔叔”大致看了下事故现场,并询问有无伤者之后,引导我们向前把车开到了画有斑马线的安全地带。这时又不知从哪里一下子赶来好几个身着警服的执勤民警,并即刻开始了现场调查。到场的警察有几个来自香港警务处,还有几个的制服上印有“青马”两个字,应该是这一路段的执勤警。场面还真的有些声势。
因为责任明确,调查程序比较简单,但是绝对专业:
双方司机出示各人身份证和驾驶执照,当场校验;
一位警官在纸上描画了一张现场事故的示意图,由双方司机亲笔签名;
询问基本情况,并作记录;
填写司机个人资料;
对双方司机进行酒精测试,由本人签字,一式两份,警方和个人各留一份;
双方司机互留联系方式,以便处理善后......
还好,我们的司机是香港本地人,与对方和警方交流起来没有语言障碍。
双方都在忙不迭地用手机拍照,以留下现场资料。警察当然有备好的相机,自是更清晰地记录了现场和车况。
处理结果:责任由CROWN公司全部承担;各自先把车开回,由责任方负责修理被损车辆;肇事车辆还要按照指定的时间和地点确认车载是否超重(因为当时的路面略有斜度,除车距问题外,车辆超载可能会是刹车不灵的原因之一);十天内若未能按规定赔偿可对责任方提起诉讼。
听说,对方开车的小伙子只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身份证和驾驶本都没带在身上,这是遭遇重罚的条件,小伙子脸色都变了。随后赶到现场的公司员工替代他把车开走了。
感受有三:一是行车路上事难测,你不惹人家,有人会惹你,防不胜防。二是香港警察的现场处理非常迅速、果断、务实、专业,而且态度很好。三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充分的防事故准备,不能有侥幸心理,尤其是司机同志。
遗憾有一,没有随身带上照相机,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抓拍”机会。
回来的路上,没有心思再去看天、看云、看山、看景,话题也只有一个,自不必说。
九点半左右,我们终于吃上了早饭。
受伤的车暂放车库,以后的事情我就不用操心了。 
——
从同事的手机里取下几张照片,留作记载:
(肇事红色货车) (后玻璃完全震碎,车体被撞扁)

( 事故处理现场)

(补充于2007年5月14日。截止到今天,赔偿的相关手续还未最后办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