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港岛街头的一道风景 ——说说香港的“叮当车”
到香港工作后,有轨电车成为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 电车是香港除地铁、大巴和轮渡外的又一主要交通手段。因为在运行和进出站时会发出“叮当、叮当”的警示铃声,所以香港人亲切地称它为“叮当”车。自然而然地,“叮当”就成了香港电车的代名词。现今,“叮当”更成为香港岛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重点的旅游项目,也就有了“到香港一定要坐坐叮当车”之说。 香港的电车堪称历史悠久,是香港最早的交通工具之一。香港电车轨道建成于1904年,并有电车首次离厂进行试验性行使,当年即投入了使用。100多年过去了,香港岛由偏僻的小渔村发展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惟有这贯穿东西的电车轨道没有变。听说电车的命运也曾经受过多次考验,有人认为电车与现代化大都市不甚协调,不时以速度慢、噪音大、占车道等为由,提议取消这个古老的交通设施,却一次次遭到社会舆论和广大港民的普遍反对,最终还是保留了下来。香港电车成为香港百年发展史的“见证者”。 确切地讲,香港的有轨电车是指行驶于香港岛北部的路面交通系统,路线全长 13公里,路轨总长30公里。最长的主线往返于香港岛东部的筲箕湾和西区的坚尼地城,另外还有环形支线来往跑马地。电车日载客量平均达到24万人次左右,每天早上6时至深夜12时为市民提供服务。香港的电车轨道几乎东西贯穿整个市区,而且大部份轨道位于马路中央,因此电车路也成为香港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在港岛市区迷路,只要从山往海的方向走,找到电车轨道,便可以此作为辨别方向的参考座标。香港岛的道路是环海而建,不像北京那样正南正北易于辨认,我到香港后很长一段时间搞不清方向。不过,按照“只要找到叮当线就能找到家”的指点,果真走到哪里也不再胆怯。 香港的电车是从不报站的,站牌也不标站名。刚开始乘坐时还真有些紧张,因为路不熟,生怕找不准目的地。好在站与站之间的距离不远,下错车改步行倒也无大碍。目前港岛内共有7个电车总站,除坚尼地城、筲箕湾和跑马地,还有石塘咀、西港城、铜锣湾和北角,另有部分班次以屈地街或西湾河的电车厂作为终点。总站都设有站务亭,便于站长调度车辆。电车的分站显得很密集,总共有123个,平均相隔大约250米就设一个,最近的车站间距好像还不足200米,大多数电车站等候处都搭有上盖,既能遮雨又能遮阳,只有个别电车站像巴士站一样只竖立电车站牌。电车达到终点后由司机控制自动转换车牌,改变行车方向。电车线路经过的都是最繁华的街道,市民搭乘电车外出非常方便,如果不急于赶路,选择上、下两层的电车作为代步工具倒是一种不错“悠闲之旅”。 电车的一般时速仅为30公里,最高的也只有40多公里,相对其他交通工具更为安全,极少出现交通事故,发生意外的机会率极低。但是在乘车高峰时段,也会有拥挤的现象,常常会出现“拖卡”。其中有一辆电车碰上设备故障或因上下乘客过多误时,后面的车就会无奈地跟着一起拥堵在电车轨道上。 港民对电车情有独钟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电车是香港岛上收费最便宜的陆上交通工具。电车收费实行统一固定票价,不论路程长短,成人一律2元港币,12岁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半价,真得是很便宜的了。现时的付款方式有三种,八达通、现金和月票。电车的前门设有收费钱箱和电子接收器,供乘客投币付费和刷卡。司机可透过钱箱的有机玻璃面监视投币情况,乘客须准备好硬币,因为电车是不设找零的。电车都是后门上,前门下,而且是香港公共交通工具中少数下车付费,后门的单向旋转门栅和闭路电视系统可以防止乘客逃票。香港电车还设普通电车和古董电车供市民及游客私人租用,每小时租用费用由570至2800港币不等,作为朋友聚会或者一些宣传活动,把整个电车精心装饰,在港岛的街道上招摇过市,张扬一番,也是很有个性的。 在现代化大都市里,与各种豪华巴士和风驰电掣般的地铁相比,这古老、笨重、行走缓慢的叮当车似乎显得有些落伍。但是香港社会包容它,普通市民喜欢它,就连不少收入颇丰的白领也中意于走出封闭的高楼大厦,一头钻进电车里,感受“叮当”声带来的悠闲自在,对于外地旅游者更是观光的最佳选择。香港电车的魅力不置可否。 我的宿舍在港岛铜锣湾一带,早上乘坐电车顺轨道向西,沿途经过大约20站,耗时30至40分钟,直达工作单位驻地,下班时再原路折返。电车里没有空调,没有软席,只要无雨都是开窗行使。我总是喜欢坐在电车的上层,任微风拂面,尽情地欣赏街景,随意地翻阅报纸,悠然地闭目养神,偶尔也会想想心事,往返其间,乐此不疲。http://blog.hexun.com/CuteSoft_Client/CuteEditor/images/emrainbow.gif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