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A V1.06,脆弱的划时代

标签:
puma彪马v1.06足球鞋谢彤medusa体育 |
分类: 足球鞋 |

最近有朋友收了个V1.06,被我直接顺过来玩,好久没有穿puma踢球了。早年间,或者说学生时代,我是个puma粉丝,虽然我买的puma产品并不多,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对这个牌子的好感。喜欢puma,不只是因为那个会出现在斜身侧面的流线设计,也不只是因为那个美洲狮logo,在上学的时候,我认定这是个另类的牌子,另类在于其经常不估计大众审美或者说主流认知而做一些产品。在10年钱,当所有在中国上市的足球训练鞋都在300-400左右徘徊的时候,只有puma会弄个带蜂窝避震的顶级系列在这里开卖,当然结果可想而知,因为过高的定价或者说与当时大众认知的定价差距较大,所以经常可以看到puma的低折扣(1-3折)兜售,即便这样,也没有挽救puma一度退出中国市场的结局。
不过现在回头看,那时候带蜂窝CELL避震的TF或者IC足球鞋真的是极品产品,现在很多人都还在各种渠道去找那曾经并没有在中国市场成功的KING系列。但是,对于任何品牌的足球鞋,都应该本着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价。虽然我们经常会出现对一些长久喜爱的品牌,或者在记忆中有亮点的品牌提供更多的容忍度。就好像同样是断个鞋钉,F50这个一贯不算很得人心的系列就比猎鹰、T90、MV要承受更多的批评。

对于V1.06,我一直认定这是一双划时代的球鞋,而且优点和缺点都过于鲜明。原因如下,首先,V1.06带动了一股比拼最轻足球鞋的风潮,实际上之前nike
mv系列一直秉承轻质足球鞋,而且作为当家噱头。不过V1.06的出现让最轻足球鞋一下子变成puma的宣传思路,而且在一段时间确实掀起了很大的热潮,给了其他品牌极大的压力,否则nike也不会去搞什么superlight这样的东西了。其次,在V1.06身上,鞋底全面积的碳板,也许当初只是为了减轻点重量,只是为了酷。但是看看现在nike的elite系列,puma在几年前就已经阴错阳差的引领了风潮。从球鞋整体看,不对称鞋带加上半内靴设计,让鞋面出球面积增大,而且半内靴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无鞋舌设计带来的不舒适的问题。而且前场和后掌较多的鞋钉数量增加了舒适性,在人造草上也有很好的稳定性。当然,要是后跟的TPU能做到全范围包裹,鞋底和鞋面边缘的链接能够更牢靠(即使类似这双的球员定制版,在边缘处采用了皮质接合,依然很容易开胶),这样不会增加球鞋过多的重量,但是可以很好的提高球鞋的强度。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puma的产品实在是对不住德国品牌这个称号。记得早年间,在运动产品领域,puma的做工和用料都是令人信服的,可以回去翻翻衣柜,找出N年之前不同品牌制作的服装,尤其是纯棉质地的,puma一定是最厚实最有质感的。我现在经常在家或者休闲出门穿一条6年前买的puma纯棉休闲长裤,垂感厚度舒适性都无可挑剔。不过,现在这几年puma的产品真的有些不尽如人意,比如V系列的开胶,当售货员劝阻你如果想要去踢球就不要买这个产品,因为不结实的时候,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哀。我见过一些所谓的球员版V1.06,并没觉的能比大货坚持更久的时间。虽然我们要承认国内场地不够好,但是这是个纵向比较的理由,可是横向比较的时候呢,V1.06比其他品牌的球鞋寿命短的太多,即便是puma其他系列比较,也是脆弱的了得。

看看V1.06的鞋垫,真的是做的相当的简单粗暴,我认为,鞋垫可以做的不够漂亮,不够柔软,甚至可以不带任何减震材料,问题都不大。但是,如果你的鞋垫和鞋楦都不能做到比较完美的对接,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我看过不少双V1.06,鞋垫足弓内测和球鞋足弓内测经常有一些偏差。也许因为puma现在把太多的经历花费在赛车、跑步和潮流上面,匡威的模式给了他们足够的吸引力,失去了篮球这个创始市场的匡威却因为走了一条音乐、潮流路线现在过的风生水起。这让puma看到了似乎美妙未来,不过,要知道质量是产品的一个重要存货基础,即便puma真的转型,也要带着他们悠久的传统一起转型,别忘记德国品牌一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