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与足球无关的边走边看

标签:
边走边看英伦游记马德里游记谢彤medusa旅游 |
分类: 边走边看 |
边走边看,是我一直追求的,不过事实上却很难做到这么洒脱,不过能够在有生之年走遍世界,是我不会放弃的。每次出门,都不太喜欢带纪念品或者给自己拍照片,我总认为那只是为了告诉别人你出去过,而不是自己。所以出门一般只会给我老妈买每个地方的冰箱贴,也许她该换个更大的了,不然没地方贴了。至于我自己,我有时候会心血来潮给自己买个马克杯,至于原因,也已经不记得为什么了。
《phantom of the opera》,在国内我们称其《歌剧魅影》,韦伯用音乐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事情就是爱情,但最美妙的事情,爱情,也是其中之一。如果没有现场看过这个音乐剧,很难理解她的魅力,即使现在的男女主唱无法媲美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曼,但是丝毫不会不会让《歌剧魅影》失色。精巧的舞台设计让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套用那句广告语:你值得拥有!
从1986年首演至今,《歌剧魅影》已经走过24个年头,N多人为这部作品着迷,比如我老板,就是铁杆粉丝。我还记得当他在MSN得知我在伦敦Her Majesty’s Theatre现场看了这个音乐剧之后,屏幕上蹦出来的那野蛮的词语。
这个马克杯是我最喜欢的,不只因为我喜欢《歌剧魅影》,而且这个马克杯设计的“魔术”效果与音乐剧本身非常贴切。平时不过是一个黑色杯子,但是当热水导入,黑色杯体上面就会渐渐浮现出phantom的白色面具。让人不禁想起《歌剧魅影》的结尾:当众人走进地下室,Phantom坐上座椅盖上黑色的绸布,当Meg Giry掀开绸布,座位上却只留下Phantom的白色面具。
在爱丁堡George IV Bridge大街上有个并不起眼的红色门脸房,如果行色匆匆十有八九会忽略这里,但是对于《哈利波特》的拥趸来说,这里确实一个朝圣之地,这个红色的房子就是著名的elephant house咖啡馆,《哈利波特》的诞生地。当初单身母亲JK罗琳就是在这里为自己的孩子编织美丽的通话,当然,现在这个童话不只属于她的孩子,世界上有无数人都沉迷在这个魔法世界。
当然,如果单纯的提到elephant house,也许很多人甚至是喜欢《哈利波特》的人也未必清楚,但是一句“Birthplace of Harry Potter”就让天下人都恍然大悟,不过咖啡馆里并没有太多关于《哈利波特》的卖点,只有橱窗里面里面那个“Birthplace of Harry Potter”海报说明一切。
马德里不思议,莫说马德里,也许整个西班牙都是一个悠闲的国家,在这里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过得轻松惬意,至少,看上去是这样。在马德里看不到伦敦人下班时间的行色匆匆,无论早晚他们的脚步都那么随性。在马德里,即使是背包客也许都会放缓自己的脚步。
马约尔广场,始建于1619年,有着独特风格的四方形广场。在建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历了3次火灾,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完成后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样子。以前在周围住户的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奢华的皇家仪式、斗牛以及种种纪念活动,甚至是宗教裁判所施行的火刑现场的这座广场上,现在回荡的是抱着廉价吉他的年轻人们的嘹亮歌声。每到夕阳西下,这里几乎一瞬间就变成了马德里夜市,广场角落会被喝了几杯而高声歌唱的人们挤得满满当当的,周围的街道也不能幸免。也许这都因为西班牙人吃饭晚,或者因为西班牙人太悠闲。
威斯敏斯特教堂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有时候开玩笑说威斯敏斯特教堂更像是一个大墓地,英国的名人身后则有幸进入威斯敏斯特教堂。他们或被埋葬在教堂内,或者在此树立纪念碑,比如莎士比亚、丘吉尔、牛顿、达尔文、狄更斯、布朗宁……以至于现在诗人之角成为威斯敏斯特教堂文明世界的景点。
这座哥特式的建筑凝聚了英国曾经的兴衰更替,在这里记录了英国的血泪荣辱,在这里埋葬着英国的沉沦辉煌。威斯敏斯特这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英国皇室史书,这是用智慧凝结的建筑精华,这是那些被历史记住的和被历史遗忘的人留给世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