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黄河之旅[十九]古老佛寺的八千万融资

(2018-06-24 10:23:35)
标签:

黄河

历史

法王寺

慈云寺

分类: 我的黄河之旅
图1 慈云寺山门
图2 记载慈云寺庙史的明代碑刻
图3 慈云寺内的竺法兰纪念堂

       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寺? 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出发前我就看到了两种说法,最流行的是把这一殊荣归于洛阳白马寺,不过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座建于公元67年的古寺最初只是印度高僧的居住地,直到数年后才有了正事的宗教活动,所以中国第一古寺应该是登封市中岳嵩山下的建于公元71年的法王寺。这次黄河之行让我在河南巩义又看到了第三种观点,认为巩义境内青龙山上的慈云寺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其证据是寺内的一块明代石碑,碑文中将建寺时间确定为公元64年,就是说比白马寺还要早上三年。

      近几年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发展旅游,地方上的历史遗迹也由往日的财政负担变成了摇钱树,而考古学则日益成为给景点造势的工具,各种奇葩式的考古结论也应运而生。我在山西洪洞县就看到一处叫做“女娲陵寝”的景点,实在让我大开眼界,而河南安阳正在建设中的"曹操高陵"也在考古界引起了极大争议。或许明年这个时候再去安阳,就可以去拜拜这位“宁要我负世人,不要世人负我”的一代枭雄了吧。

      虽然在谁是中国第一上观点各异,但追根溯源,这三座古寺其实都与同一位高僧有关,这就是东汉初期来华的印度僧人竺法兰。他生于中印度,于汉明帝时来到洛阳传经说法,居于白马寺,其所译<四十二章经>是中国最早的汉译佛经之一。而据法王寺和慈云寺前的碑文介绍,这两座寺院最早也是竺法兰主持修建。所以说到底,三座古寺其实是出自一人之手。这住高僧于六十岁时卒于洛阳,其墓地至今尚存,而慈云寺近两年也为其修建了一座大型纪念堂,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除了同根同源外,三座古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曾屡毁屡建,其经历颇为坎坷。而让我印象最深到的则是法王寺最近的一次重建过程。据山门前高高耸立的功德碑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现任主持延佛大师四处奔走,共筹资八千万余,于1987年重建了整个庙宇并延续至今,这让我和媳妇再一次惊掉了下巴。八千万,而且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要知道我89年上大学时每月生活费才50块啊。乖乖,别说八千万,就是八万块很多京城人家也拿不出来啊。那时国内旅游还未起步,地方政府自然没有出钱的动力,而银行更不会涉足寺庙建设,真不知这位高僧是怎么做到的。
    
      好奇的我很想知道这笔融资的结构和过程,但上网查了个遍还是一无所获。后来想想其实也没啥奇怪的。历史上寺庙本就是财富集聚之地,东方如此,西方也不例外。当年英王亨利八世之所以冒着亡国的危险与罗马教会闹翻,除了想休掉他的"西班牙母牛"而让小三儿上位外,将英国教会的财产据为己有或许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也这是这位暴君的贪财好色,才拉开了宗教改革和近代民族主义的大幕,并让他的女儿伊利莎白一世成了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王。
     
      想到这里我也就释然了,于是拉起媳妇兴致盎然地走向了山门,因为我知道,有一座造价八千万的寺庙正在不远处等待着我们,她或许不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但她的富丽堂皇则一定是冠绝蒿山,而威武雄壮的佛像和金碧辉煌的殿堂,不正是对大国崛起的最好注脚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