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黄河之旅[十四]嘉应观

(2018-06-23 09:39:55)
标签:

历史

嘉应观

潘季驯

分类: 我的黄河之旅
图1 雍正御笔
图2 精美的铜碑
图3 藻井上的龙凤彩绘
图4 大清水利部
图5 潘季驯蜡像
图6 林则徐蜡像

     康熙60年(1721年),黄河再次在武陟决口。这个地处郑州以北约二十公里处的县域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上。正是从这里开始,因华山的阻挡而转向东南方向的黄河终于冲出了山峰与峡谷的网罗,一片平坦而开阔,可以任她自由驰骋的舞台呈现在她的面前,由此,从武陟到开封、兰考一线成了黄河流域灾难最为深重的地区。

       武陟决口时正逢康熙病重,四阿哥胤禛奉旨承担起了指挥堵口的重任。这位极具心机也颇有才干的皇子亲临抗洪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大清军民成功堵住了大堤缺口,圆满完成了父王交给的使命。或许从这一刻开始,康熙爷的心中已经对这位不善辞令的皇子有所垂青。

       两年后,康熙驾崩,曾经的四阿哥在一片诡异氛围中成为了雍正皇帝,就在同一年,嘉应观也开始动工修建。据说这是为了表彰和纪念那些治理黄河的有功之臣,不过我怀疑雍正爷真正的目的还是想为自己树碑立传,因为在大殿的正中央,也就是整个建筑的中心位置,矗立的正是这位天子的塑像,而整个建筑的规格极高,且全部由中央调派各地工匠进行施工,这也让嘉应观成为黄河流域最宏伟的皇家建筑之一。当然,对有功之臣的纪念也颇为隆重,包括潘季训和林则徐在内的十数位治河能臣的塑像被安放在偏殿之中供后人祭拜。

       除了宏扬正能量外,雍正也祭出了他一贯的狠辣招数,将河道总署衙门(大清水利部)也迁到了嘉应观旁,这让嘉应观成了一处集纪念,办公和宗教祭祀为一体的奇特建筑。雍正爷的狠着显然效果颇佳,自嘉应观建成后,武陟地段再未发生黄河决口,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对一家老小都住在嘉应观附近的弘股之臣们来说,治黄既是为人民服务,也是为了保命,这肯定极大激发了他们誓死保卫黄河大堤的决心。只是地处嘉应观以降的开封就没有这么幸运,1841年和1855年,黄河两次在开封境内决口,让这个离嘉应观两百里之遥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泽国。

       嘉应观以它精美绝伦的御制铜碑和主殿藻井上的龙凤彩绘著称,而我最想看的却是治河名臣潘季训的蜡像。这位明代的水利专家在官场上四起四落,却始终初心不改,其一生极具传奇色彩,而他亲手绘制的<河防一览图>至今仍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不过从一位本地人口中得知,嘉应观内原来的塑像在文革期间均被毁坏,现有塑像为近年所制,这让我颇为失望。假如雍正爷在天有灵,对这些不肖子孙的肆意妄为恐怕也会降下他的雷霆之怒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