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越人生的探秘之路六、冲过塌方

(2007-04-01 17:14:06)
标签:

西藏

旅行

川藏线

感悟随笔

 

 

    晚上快九点了,有人送来信说前方路段可以通车了,但第二天还要修,今天晚上不走,白天可能就走不了了。老阎急忙带人去探察,不一会儿,我们的对讲机中传来了他急促的声音,“大家马上做好出发准备。”

    急急忙忙收拾好行装,我们告别了竹卡兵站,来到阻隔了我们几天的塌方路段。此时这里已经有两辆大货车爬了上来,一些人在夜色中修整着碎石堆积的山坡。

    由于山体滑坡砸毁了路基,新修的路就必须向山里挖进一块,可满山都是碎石,几天来边修、边塌,所以这段路现在形成的是一段高高的碎石坡。

     一辆当地的大货车向坡上冲了几次都没冲过去,碎石块被轧得哗哗啦啦地滚下山坡,几十米的深渊下,涛涛澜沧江水在吼叫着,漆黑的夜空中只有车前的两束光柱晃动,那辆卡车一次又一次摇晃着冲上碎石坡,当冲到坡顶的时候车厢摇晃得更厉害了,就好像随时都可能掉下黑色的深渊。发动机撕心裂肺地吼叫着。下面所有的人都惊恐地看着这辆好像在绝望中挣扎的货车。只听发动机又一阵狂吼,卡车终于冲过了碎石坡,人们不禁一阵惊喜。有一辆车过去,便给人们带来一线希望。待两辆卡车都冲过去之后,该轮到我们冲刺了。

    的确是在冲刺。这是只有一辆车宽的陡坡,在茫茫黑夜中行驶,稍不留神,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放下手中的摄像机,再次清理一下坡上的碎石。老兵石建华开着一号车冲上来了,由于坡陡,两束车灯向上照射,路面根本看不见,而新开的路是向山里挖进去的,下坡时还要向外拐回到原路基上来,在漆黑的夜色中,只能凭着经验和感觉开车,这不能不让人佩服这些年轻的老兵司机。二号车武银华冲过去了,三号车杨进长冲过去了,五号车(我们没有编四号车)、年龄最小的郭向平(今年刚满二十四岁)也稳稳地冲过去了,大家一阵欢呼。

只剩下老兵罗远明的东风卡车了。

罗远明是川藏兵站部派来为我们拉物资的卡车司机,今年只有28岁,入伍已12年,由于常年跑川藏线,高原运输的艰辛,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所以一见面大家都称他“老罗”。老罗猛地一加油门,汽车吼叫着冲到半坡,突然,熄火了!只听见碎石的哗哗声,江水的涛涛声。此时此刻,大家惊呆了。由于卡车上装满了我们此行的全部物资,车重、坡陡,根本爬不上去。

卡车退了下去,大家再一次清理路基,准备再来一次冲刺。结果,还是没有冲过去。此时已是午夜两点多钟了,由于高度紧张,精神疲惫,老罗已经没信心了。漆黑的山谷里,所有人都沉默了,只有涛声在咆哮。大家一阵紧张的磋商,最后决定为了安全不能强冲了,已经冲过塌方的四辆三菱吉普连夜赶路,尽快离开塌方区,并抢回耽误的时间。我和老阎、老罗一起留下等到天亮后再作决定。

    今夜,摄制组第一次分别了,他们将夜上海拔五千多米的东达山,而我们,将面对着塌方等待天亮。此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半个多月来,大家晓行夜宿,同舟共济,一路上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尽管由于高原缺氧人容易急躁,时不时地发生些口角,但此时,在这样的危难中分别,而且谁也说不准能在什么时候,怎样再会面,大家心路都很沉重。

漆黑的夜色中,我们握着手,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