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乡悟(五)乐天知命地过生活

(2007-01-11 19:09:07)
木渎
水乡悟(五)乐天知命地过生活


初夏的木渎古镇,就像是一缕浮动了千年的暗香,凝固在了唐时的斜阳柳浪、明清的桃红和桑烟之间。挂满藤蔓的老石桥,沧桑尽显的古帮石岸,假寐在石埠头的蚱蜢小船,以及如洞箫般幽深的古廊棚,仿佛都在期待着那个名叫西施的姑娘,能穿过岁月的长弄,再次渲染起一河芬芳和两岸的桂香。“白兰花要哇?白兰花……”这份寂静中的期待终于被一阵叫卖声所惊扰。风起柳曳间,一个窈窕江南女子,从弄堂的尽头翩跹而来。
木渎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一个园林就如同一部蕴积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典籍,记录了沧桑岁月和世道年轮的大百科。
渎,沟渠之意。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渎之名由此而来。
尽管中国社会历代惯于追逐仕途,不遗余力去讨取功名,但也崇尚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德行。虹饮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园林,主人徐士元是个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他还有个嗜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饮饮著桥下之香溪也”,虹饮山房之名由此而来。
“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当年乾隆六下江南时必临之地。乾隆帝曾在这里看戏、品味、用膳、游园,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乾隆的随臣刘墉、和坤、纪晓岚也曾数次下榻于此,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虹饮山房故有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之称。
“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讥评心理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过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的意识及淡漠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细读林语堂越品越有滋味。豁达,是几尽艰辛的体会,是经历磨难的升华,是修炼彻悟的的境界。
不曾投机取巧,不是不知,而是不会,当今社会不会投机也是低能,看芸芸众生,哪个不懂见风使舵、择机而行,或高明或拙劣,都是为了生存,无所谓良心和信誉。
我理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叫我不得开心颜”的气度,这是豁达。而正是这种豁达才有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政治上的不得志,使谢灵运转而将精神寄托于自然山水,并在诗歌领域中成为一代巨匠。 才有陆游“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了”的浩然正气。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那段令人叫绝的《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溢日陋。身与名,一齐臭。”寥寥72个字,把自己的身世、成就、家庭状况及音容笑貌,都作了自我评价,一代宗师,视名之淡,视利之轻,忘怀得失,自寻其乐之情,跃然纸上。还有那尊常年张着嘴笑哈哈的弥勒佛,后人为他的豁达做的总结: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时近傍晚,古镇似乎全部笼罩进浓荫里,山房前的小溪上,几条归岸小船靠在一起,几位船嫂围坐在一条船上说笑。“有客人了”。管理员吆喝了一声,一条船划进了山房大门前的御码头。摇船的大嫂身穿一件蓝色蜡染大襟袄,戴着一幅白手套,微胖的体态可以想象出她的年龄,但长长的船橹在她手里摇得那么轻盈。“我给你们唱支歌吧,但要给钱”。大嫂轻声细语,但毫不掩饰的坦诚让我们无法回绝。
船悠悠的划行,空气中弥漫着湿漉漉的味道。“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采呀么采茶忙......”船嫂唱得很投入,是溪水和绿叶滋润了歌声,悠扬的回荡在静静的香溪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