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浏阳石霜寺

标签:
石霜寺楚圆临济宗金刚镇浏阳 |
分类: 长沙-长望浏宁 |
在禅宗的传承过程中,共形成了“五宗七门”。宋以后,沩仰、法眼、云门三宗已逐渐式微,唯临济、曹洞二宗昌盛。尤其是临济宗,再分出黄龙、杨歧二派,心法遍布全国,甚至远传海外,因而赢得了“临济临天下”的美誉。更让人称奇的是,黄龙、杨歧二派却是同发源于浏阳南乡金刚镇深山老林中的石霜寺,这里既无高山,也无名川,交通又不方便,与别处相比,只是多了份清静幽雅,这反而适合于修行。
石霜寺,又名崇胜禅院,坐北朝南,背依霜华山,因山下小溪水流激荡,拍石后喷雾如霜,故寺名“石霜”。石霜寺由唐代庆诸和尚(807~888年)始建,他居石霜寺三十年,僧众追随者上千人,其中十之七八参禅长坐不卧,屹若株杌,谓之“枯木禅”,因而名声远扬。唐乾符年间(874~879年),唐僖宗赐石霜寺为“唐代国寺,仰食皇恩”,敕封“崇胜禅林”,由此石霜寺遂成为湖湘名寺。传说,唐僖宗的第三子就是在这里出家的,现在,当地还留有“太子湖”、“太子桥”的地名。
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石霜寺又迎来了一位大德高僧——楚圆禅师(986~1039年),他在这里开坛传法,因此被人称为石霜楚圆——门下两位弟子,一位叫方会(992~1049年),一位叫惠南(1002~1069年),分别开创了杨岐、黄龙两派,故这两派都拜楚圆为祖师,视石霜寺为祖庭。由于楚圆为临济宗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后被尊为临济宗第七祖。如今,就在石霜寺前面的广场里,还矗立着楚圆禅师的墓塔,仍然保存完好。
石霜寺鼎盛时期曾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现在经过恢复后,依旧是顺山而建,呈参差错落之格局,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卧佛殿、祖师殿等。其中,大雄宝殿居寺庙的中心位置,建于花岗石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顶,黄墙石柱青瓦,庄重而显大气。寺内还保存了清代至民国年间匾额十块,及各类碑记二十块。另外,在天王殿的左前方,还有一棵据说是庆诸和尚建寺时种下的柏树,名“左甃柏”,已经有三十多米高了,枝繁叶茂的。
石霜寺,位于浏阳市金刚镇石庄村,从106国道西侧拐进去还有5公里。
山门进来后,五彩大理石上镌刻着“禅宗祖庭”四个大字。
天王殿。殿左柏树即传说中由唐代庆诸和尚始建石霜寺时栽下的“左甃柏”,现在有三十米高,树径八十厘米。
大雄宝殿,位于寺庙的中心位置,建在一座石台基上。
《重修大殿记》石碑,立在大雄宝殿前廊。
大雄宝殿旁的边门,两边对联的联首嵌入了“石霜”。
大雄宝殿旁的边门,两边对联联首嵌入了“崇胜”。
镶嵌在大雄宝殿后墙上的石碑,共计有20块。
卧佛殿里的卧佛。
祖师殿内,匾额古色古香的。
客堂里的匾额,应该经历了不短的时光。
石霜寺在建国后改成了学校,这就是当时留下的印记:(大)跃进万岁!
广场上楚圆禅师的墓塔,现在依然保存完好。
将军庙,就在从106国道到石霜寺的路边上,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刘锜,附近有一座古墓据说是他的。
连理枝:隔着小溪,两棵樟树东西两岸合二为一(真的长到了一起),当地人称“隔河相会”。就在将军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