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2016-03-31 09:29:50)
标签:

秋水山庄

凄美爱情

分类: 休闲生活

 秋水山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报业巨子、上海《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以爱妻沈秋水之名命名修建的一处中西合璧的庄园式建筑,目前为新新饭店3号楼,属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

  1932年,史量才从闲地庵住持净轮法师那里租得当时北山街77号的空闲基地3.605亩,之后,仿造《红楼梦》中“怡红院”结构,兴建了秋水山庄。1934年,史量才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之后,沈秋水将秋水山庄捐出,改建为杭州尚贤妇孺医院。新中国成立后,秋水山庄于1951年出让给上海市总工会作为疗养所,后一度更名为“西子楼”。后来,秋水山庄恢复原名,并进行了修缮,作为新新饭店的一个独立部分接待游客。

2008-03-27 秋水山庄:一位名人、一座山庄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08-03/27/content_163331.htm

“秋水山庄”。这是一处风格雅致而且伴有传奇故事的近现代建筑,它依傍在新新饭店西楼(孤云草舍)边,就像一幅诗意隽永的插页,让人永远追忆。前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对北山路环境综合整治,整条街上的传统建筑都得到“原汁原味”的保护,风姿更佳,成了风景旅游的闪光点。秋水山庄的故事,自然引得人们不断的寻觅。

  秋水山庄的原主人是史量才、沈秋水。史量才(1878-1934),江苏江宁人。清末曾任上海《时报》主笔。1913年接办《申报》(上海简称“申”,黄浦江别称春申江、申江;因春秋时曾是春申君封地而得名),这张报纸当年在江浙一带影响非常深广,以致老底子杭州人泛称报纸为“申报纸”。史量才在九一八事变后,倾向抗日,1934年11月13日死于暗杀。

  沈秋水是史量才的第二房夫人,史量才常常带着她来杭州游赏西子湖秀丽的湖光山色,每次都住在里西湖沿岸(今称北山路)葛岭山麓的新新旅馆,因留恋风景,萌发了购地置屋的念头。后经旅馆董老板推荐,买下了这块毗邻新新旅馆原来是闲地庵的地皮,建起一幢别墅,用沈秋水的名字,称为“秋水山庄”。

  史量才是很有才华的文化人,他在设计建造秋水山庄时,大量借鉴了《红楼梦》中怡红院的意境,采用了中国园林高超的造园手法,布置了精致的庭园、溪流、假山、长廊,迂回曲折,小中见大,可以坐石听泉、凭栏看花,凸显诗情画意;房屋造型、选材和色彩都别具匠心,构成朴素、和谐之美。四根青石方柱贯通天地,与白色栏杆相配,线条纤细、柔和,二楼朱红色花格窗沿用了传统的样式,简洁、协调。可以称得上是掩映在绿荫碧水间的一幢风情别致的小别墅,史量才又请了一位琴师教沈秋水操弹七弦琴。

  从此,史量才只要一有空暇,就与沈秋水双栖于秋水山庄,诗琴相伴,怡然自得。这种日子,自1925年秋水山庄建造后,一直延续至1934年史量才过世。史的过去亦令其妻沈秋水万念俱灰。在安排史量才的丧事后,她把“秋水山庄”捐赠给了慈善机构。不久,秋水山庄门前挂起了“尚贤妇孺医院”的牌子。至于后来又怎么会成了非慈善机构的旅馆,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沈秋水女士泉下有知,定会和大家一样感到大惑不解。

从百度搜到更详细的:

秋水山庄[1]  ,秋水之山庄。秋水,原名沈慧芝,原为晚清上海滩的雏妓,成年后被一皇室贝勒重金赎走,携往京城。几年后,贝勒爷病故,于是席卷了一些财物重回上海滩。据说当她到上海后,直至一故友家中,故友见之喜出望外,立即拉她外出就餐,将她的财物交给当时在座的朋友代为看管。等他们兴尽而归时已是深夜,那朋友还守着财物,独坐以待。因此,秋水认识了那个朋友――史量才,也开始了她的后半生的爱恨情仇。

秋水擅长鼓琴度曲,与史量才高山流水,视为知音。史量才给她改名为秋水,秋水以身相许后,成了史量才的二太太,并将所带财物也全部给了他,由此史量才购进《申报》《新闻报》,一跃成了上海报业的泰斗。可是秋水的幸福没有维持多久,史量才有了外室,也是个能帮助他事业的才女,并为他生了个女儿。说到史量才,这个男人也真是好命,遇到了三个成就他事业的女人,其一是正室,也是个才女,帮他创办了上海女子蚕桑学校,开始了他的事业,还给他生了儿子;其二是沈秋水;其三就后来的外室。三人中只有沈秋水无儿无女,将自己的所有都托付给了史量才,也全心全意地依附了他,当她知道了史有了外室后,想必心里的孤独愁苦是难以言表。大概是史量才觉得自己的所作于秋水不公,就在杭州西湖边葛岭山下建了别墅送她,并亲手写了“秋水山庄”的匾额。
女人总是最傻,也是最容易受感动的,当秋水来到西湖边看到了秋水山庄,所有的委屈和不平都被付之西湖。后来她经常住在秋水山庄,也许只有在秋水山庄,她才能忘却烦恼,真正做个秋水伊人。
1934年,史量才在与秋水由杭州回上海的途中,被特务暗杀,秋水亲眼见了爱人死在身旁。据说,在史量才的灵堂上,秋水白衣素服,形容憔悴,抱着史量才最喜爱的七弦琴,弹了一曲《广陵散》。乐曲将终时,琴声突然激昂,“蹦”的一声琴弦断了,秋水抱起琴走到火钵,将琴投进了火中。《广陵散》绝,知音不再!
后来,秋水离开了秋水山庄,也离开了史家,独自一人,焚香诵经,了此余生。而秋水山庄也成了妇孺医院,解放后收归国有,成了新新饭店的分部。
史量才(1878-1934),字家修,江苏江宁人,报业资本家。清末曾任上海《时报》主笔,1913年接办《申报》,素以“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为立身之本。他立主抗日,反对内战;倾向民主,力求进步。努力将上海滩这份最老的报纸办成民主的阵地。因而深遭国民党忌恨。
1934年11月13日午夜,史量才一家从秋水山庄返沪,至海宁遭特务枪杀。1936年,安葬西湖天马山麓。学界泰斗章太炎为其哀撰《史君墓志铭》,极尽褒扬之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