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论劳资收入问题

(2007-12-05 08:33:10)
标签:

劳资收入

不均

分析

    在本届经济学年会上,有两个报告都是关于劳资收入的,一个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李教授,她说在中国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0%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占到50%,即使是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这个数值也达到30%.省社科院的卓勇良研究员也做了类似的分析,不过他是纵向比较,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近十年中,中国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利润(资本收入)和国家税收收入都是上升的.他(她)们的研究结果私图都表明,在中国劳动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是处于劣势地位的。
 
    劳动在收入分配中处于劣势与中国的现实是基本一致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虽然在两篇文章中都有分析,但我觉得都还不够充分,在这里进行几点补充。第一,从稀缺性程度上看,在中国过去几十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相对于普通的劳动力,“企业家”和“资本”更为稀缺,市场给企业家和资本的回报(利润)更高,或者说市场给企业家(资本)定的价格更高。工业化过程和市场经济改革也为企业家在市场上充分实现其价值提供了机会,为资本获取利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比如国内外产品价格的差异,人民币汇率的低估等为中国的中低档商品制造提供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家不赚钱都难。而且,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家利润的增长幅度一般来说要远远高于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工人劳动收入的比重相对于资本来说一定是下降的。第二,“钱生钱容易”,资本的收入是呈“复利式”增长的,而劳动的收入就不同,这个月的工资不会增加下个月的工资。所以我们看到巴菲特几十年成为亿万富翁,而我们从没有看到一个普通劳动者能与之匹肩,前者正是利用了复利。第三,中国劳动力太多,特别是简单劳动力太多,他们的替代性强,提高劳动力收入很困难,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看到的事实。第四,中国缺少对劳动者合法收入的保障机制,绝大多数劳动者只能忍受低工资。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上交了大量的税收,但企业工人的收入并未随着增长,这是劳动收入跟不上财税收入的原因。
 
   劳资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只有等到中国的过剩劳动力基本消失,企业家仅仅依靠价格差和廉价要素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劳动者的权益切实得到保护的时候,才会发生变化。而那个时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后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