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学不是政治(我对孙老师的回复之一)

(2007-11-19 22:28:02)
标签:

经济学

政治

 

孙老师,你好!

 

谢谢你这么快时间,就对我的信进行了如此详细的回复。我们求同存异地讨论问题,就事论事。下面我说几点我的看法。

 

第一,我觉得你眼里的经济学有很强的“福利经济学”色彩。就是说你关注的是“目标”的实现,也就是你说的(福利)“最大化”(不论是穷人的最大福利,富人的最大福利,或全体中国人的最大福利,或是全人类的最大福利)。这无可厚非,但问题是,通过“目标”(目的)的研究能实现目标吗?(着眼于目标,对应的必然是手段,也就是对策和“政”策了)。我的看法是,设定目标下的研究是缘木求鱼,是实现不了你所追求的目标的。我的看法是,我要通过对“规律”的研究,探索实现目标(尽管我认为经济学家不应该有目标)的手段,而不是从目标出发。比如以中国人的福利最大为例,按照你的理论,是不是要搞贸易保护主义了(这样有助于实现目标)?但是,一旦我了解了经济规律,就知道这是行不通的,要按规律办事,如更开放、更竞争,扩展秩序(这是适合全人类的规律,也是人类福利增进的根本)。就是说,即使你关注的是中国人福利的改进,你也要按照经济规律去办(这样你就必须了解规律),否则是办不到的。我们历史上就吃了违背规律的大亏(集中的计划经济)。当然,在国与国之间非经济的手段也是常见的,这更多的是政治的。

 

也只有在了解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经世济用”、“经国济民”,否则是空谈,是蛮干。当然政治家有时候会“民族主义”(也许你也有),而这却是害国的。

 

第二,你第一段写到“对‘既在’的质疑”,但是我要问你,你根据什么去质疑?难道根据你主观预设的“最大化”去质疑‘既在’?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质疑‘既在’,更不能否定‘即在’。‘既在’是传统,是演化的结果,自然有充分的合理性(这是哈耶克的观点)。没有人有能力去判断‘既在’是否合理(合理是带有价值判断的词),做出这样判断的人,无疑是理性的狂妄。更准确地说,去判断‘既在’,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当然,福利经济学家喜欢这么做。

 

 

第三,你在第三段里特别谈到“西方的同情”。我们怎么能指望西方的同情,资本的天性是掠夺,是竞争。按照你的意思,是“西方经济学”帮了他们的忙,或起了什么作用。我不这么看。西方经济学基本上是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结合,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部分,尽管在奥地利经济学看来,西方经济学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非常多非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且一直在发展。你把它看做是西方剥夺的“工具”,是太片面,太主观了!!

 

朱海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