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间、利息与资本结构

(2007-02-03 10:23:06)
把“资本”与“时间”联系起来是奥地利经济学的一大特色。奥地利经济学认为利息与资本的“生产率”没有关系,利息的本质(自然利率的高低)是由人们的时间偏好决定的。时间偏好越小,利率就越低,人们就越愿意进行现在的消费或投资,而不是延期到未来消费或投资。这是奥地利经济学对利率的解释,的确不同一般。把利率和时间联系在一起的是庞巴维克,但是他的利息理论受多数奥地利经济学家的批评,特别是米塞斯,原因在于他的时间概念是“平均生产时间”,Dirscoll and Rizzo指出他的利息理在很大程度上又回到了古典经济学家里嘉图,使利息“形式化”,柯兹纳认为后来他的利息理论回到了“生产率”理论上去了,这都有道理。
但我认为Bohm-Bawerk受到批评是因为“平均生产时间”的思想排除了“主观主义”,不同的资本品,从高级财货到低级财货的时间长度是不同的,确切地说人们的时间偏好也是不同的,因此,生产时间和时间偏好都是不能被“平均化”的,但是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平均化,利率又怎么决定呢?也许庞认识到这一问题,才不得不做出上述简化,极端的时间偏好理论支持者Fetter提出的一个解决办法是认为存在“时间偏好的市场”,也就是说利率应该是在很多人组成的时间市场上的“均衡”(见Rothbard:introduction)。但是我要指出,这种看法也是很难站住脚的,“时间偏好怎么实现均衡的利率”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可一笔带过。我个人认为“从不同人的时间偏好到形成一个均衡的利率”是奥地利经济学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Dirscoll and Rizzo说明了“偏好”影响“投资”的“机制”:人们的偏好(确切地说是时间偏好)的变化,导致利率的变化,利率的变化导致资本结构(生产结构)的变化。这是一个“路线图”,虽然可以解释得通,但也存在问题,一是人们的时间偏好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如同“技术”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一样需要解释,当然利率的变化除了时间偏好引起之外,还有政府信贷的变化;二是方法论上,这种解释陷入到奥地利经济学自身所批评的“机械的”模式中去。
但是还是不难发现,在讨论资本结构问题上,奥地利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恰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终点,而奥地利经济学的终点也恰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起点,也就是说奥地利经济学是从“消费者”开始来解释“生产(结构)”的,而新古典经济学是从生产(技术)开始来说明消费的,显然地,一条是主观主义的路线,另一条是客观主义的路线,也可发现,新古典经济学实际上继承了萨伊(Say)的供给决定需求的,因此,我又发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继承古典经济的地方,除了两大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均衡”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