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遗产日,专题深入的研究与遥感GIS的交流

(2011-06-15 18:07:21)
标签:

文化遗产

北大

世界遗产

地理信息

文化地图

中轴线

数字化

文化

分类: 读书与评论
在全国“文化遗产日”来临前日,很高兴见到北大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的好友阙伟民教授并收到《世界遗产视野中的历史街区:以绍兴古城历史街区为例》的大作,通过介绍演示基于遥感影像特征的三维地理信息平台,交流近来世界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地图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数据资源和技术条件,互有收获。略有遗憾的是北京学研究所召开线性遗产保护及北京城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方面的研讨交流会,因为实在太多的事情没能参加。文化遗产日,专题深入的研究与遥感GIS的交流
成语有“敝帚自珍”,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孩子高考后,也会觉得自己辛苦积累的书本笔记很有价值。从五千年文明史的背景上说到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宣传展示的意义是肯定的,2011年6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就开始执行了。但是社会各界在认识上、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不同领域合作交流方面也还不够。考古、文物保护与世界遗产研究是一类范畴,上升到集成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又是另一个范畴,虽然学问和行政有时协作有时矛盾的相互作用着。很高兴看到好友带领师生团队多年来专心细致的研究工作,看到图文并茂的“2003UNESC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申报文本”和奖牌、奖状的照片。绍兴仓桥的街区保护工作做得好,报奖文件写得好。对比着国内的科技奖、工程奖项,认为除了必要的技术保密内容之外,获奖成果至少应该为社会留下广泛传播的著作、论文和成果实体,而不单纯是汇总验收意见、用户证明和临时赶出的报奖文件。
虽然祖籍吴越,多次到过杭州宁波宁海奉化和舟山、周庄同里等地,但还没去过名城绍兴,只能通过同类城市的街区去推想。从北京到各地,“从大拆大建式的旧城改造到历史城区整体保护”,对于社区居民而言,期望的是在保护街区风貌的同时,保障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保障方便又舒适的生活。从丰富的文字和照片上看,设计者和实施者都实现了整体保护,又实现了城市和街区发展。与建设和保护的业务实践相比,实现城市街区GIS信息化管理,为建筑物构建三维模型和生动真实的纹理,“似乎”是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不是遗产研究和保护本身的业务工作,在有限的经费中也舍不得在地理空间数据方面花大钱,尽管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对故宫、敦煌、颐和园、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大型建筑,以及北京中轴线,长安街,各地的数字城市,都能作出生动的数字模型,但对于文物工作而言,效果似乎还算是表面的,形式的。遥感与GIS技术对于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作用,在信息采集获取,建模展示之后,还要成为文物文化领域的研究分析工具,从基本的标注量算工具,到复原虚拟遗存遗产的工具(软件),能为文物工作者发现到以常规方法未曾发现的现象和问题。不只是更好的记录和展示已有的存量,而期望产生更多的增量。
沟通之后,发现问题和不足所在,也就是下一步着力探索的起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