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本身不变,变化的是我们的认知:唐山地震汶川地震
标签:
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河南水灾电影苏菲的选择陇南文化 |
分类: 读书与评论 |
已经知道看电影“唐山大地震”会难过落泪,在周末还是与家人到万达广场看了一场,领略了与文字与现实不同的声像震撼。虽然在电视和网络视频及其发达的时代,看过故事片之后,我还是觉得纪实和报告文学式的电影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反映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艰苦的恢复重建。
尽管在1976年生活在距离唐山不远的北京,1988年曾到过河南“75-8”特大洪水泛滥的驻马店,2008年的下半年生活在距离四川汶川不远的甘肃陇南,对特大灾难(地震、洪水)及恢复重建都有些间接的感受,但是从不同的视角(新闻,文学,电视电影)就看到历史事实的不同侧面,电影选择从家庭和个体去讲述那场灾难,讲述家庭和亲情的故事。由此记下心理学的一个道理(大概的),使我们欣喜或伤悲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电影故事的主线来自一个事实,就是灾难时刻的取舍。故事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人阅历和思维改变过程,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对心结和成见的改变。当两种或更多的认知出现之后,事实本身不会变,但人的认知产生了比较,产生了推想和顿悟。电影故事的起点,看着有些类似《苏菲的选择》那样经典的画面。男孩or女孩。
照片是在甘肃陇南武都,白龙江畔的宣传标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