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遥远的燕子砭:传教士的足迹和归宿

标签:
陕西宁强汉中燕子砭天主教甘肃康县郭西德教案近代史教育 |
分类: 读书与评论 |
甘肃边缘的康县到文县没有直通的县级公路,只能借道陕西宁强燕子砭、安乐河、青木川和四川青川的姚渡,多次往返的深刻的感受就是一个:陕西的路是平的。这里也是陕西、四川两省最偏远的乡镇,位于嘉陵江上游、秦巴山地余脉褶皱地带。明代宁羌卫、清代宁羌州,在清代中期招募外地贫民深入秦巴山区开山垦荒之后,山区人口才有所增加。百年前的清代中后期,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进入汉中、宁强、燕子砭,因为灾后救济不公等原因引起教案,传教士郭西德命丧嘉陵江。
按汉中博物馆的解说词:轰动全国,拉开汉中反帝反封建的序幕。结果呢,官府撤换了知州,先后捕到主犯多人,在汉中褒城处决。官府对燕子砭教堂也进行赔偿,停止宁强州文武科举考试五年,赏给汉中主教拨士林一品顶戴,与官位等级挂钩。
在虔诚的宗教信念支撑下,一个个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入秦巴山区,深入黄土高原,相比于地方士绅地主和民众,他们面临着语言、文化、生活的各种困难,从零作起,从乡村基层和弱势地位作起,与宁强乡绅秀才武举角力发难。我思考和疑惑的是,他们依靠什么背景或精神,能够控制到地方的资源、食物或权力,还引起强势弱势群体的共同反抗,被民众杀死在街道,投入嘉陵江,还站在近代历史的对立面作为案例。按主流舆论来说,“这些作恶多端的强盗受到应有的惩罚,大长了人民群众的志气”。是怎样的信念、怎样的组织在支撑着一个意大利人在偏远艰苦又陌生的深山生存传道,原因再多,肯定有一点:基督教精神,响应神的召唤,执行神的使命。
宗教是对不可认知的人生彼岸的解说,是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神秘化解说,是外在力量对人的引导和约束,支撑着很多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随着历史的进程,众多基督教传教士、佛教僧侣、伊斯兰信士在世界各地传经布道,参与和创造着地方文化,力求成为社会的奉献者以求得来生的平安幸福。在我眼见的范围里,武都桥头基督教堂,北山莲花山寺、徽县江洛镇清真寺,朝阳洞、鸡峰山、麦积山、仙人崖各处的儒佛道场,宗教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在排解灾难、心理抚慰的过程中,在主流舆论基础上发挥着必要的作用,也是地方旅游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即使是很表面的去了解一下,到现场去看一看,也是对地方文化的感知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