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谈以人为本科学重建,彭宗超谈公共应急与危机
(2008-08-22 00:11:26)
标签:
科学重建测绘保障陇南教育 |
分类: 组织 |
二次到陇南,次日参加组织部的电视电话会议组织理论学习,通过远程视频听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谈以人为本科学重建,彭宗超谈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在地方政府的会场上听来自高校的教授报告,觉得在知识概念传授和交流上,从国家级的学术界到地方行政圈还有一段显著的距离,讲透没时间,讲浅了效果也稀释了。
http://www.caogen.com/blog/index.aspx?ID=156(胡鞍钢的博客)
关于汶川地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教授从地震损失的绝对值及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例去分析影响程度,去客观认识政府和社会的救灾能力。说到灾后重建的“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和“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思路,认为国家重建规划都具体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体制和制度安排上也提出了多种政策选择和渠道筹措,而且将组织恢复重建的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国家做好指导,协调和帮助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说到中央财政与世行贷款含金量不同,教授指出世行亚行贷款项目的同时要求接受国际化的项目管理,让我想起刚认识的IPMA, PMRC, PTT职业培训师等新事物也在甘肃出现(http://www.huading.net.cn; 华鼎在甘肃的易高管理咨询)。除了人力,物力,财力和设施建设的“硬”投入之外,在西部地区连带提高项目管理行政管理水平是很有必要也会很有收益的。
下午彭宗超博士讲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觉得“应急”的科学概念和逻辑体系上还不够严谨,倒是从危机和公共管理方面,划分出预防与准备、监测和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的四个环节。可能美国从卡里亚纳飓风、日本从阪神地震,从管理学角度以及救灾实践中,总结出危机管理的教学范例。至少值得我们借鉴和比较,争取在更短的时间更有效的实现灾后恢复重建,推进整个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
由教授讲课联想到灾区信息储备、灾情监测及恢复重建的测绘保障,也存在着短期应急与长期保障的管理协调平衡,在不同环节发挥不同的信息服务作用。一次航飞不易,重复遥感浪费,争取一次成图可满足从地质灾害评估,交通设施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乡村重建规划的全面需求,用有限的人力和财力,实现最大程度最大效益的测绘保障。只是由于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的原因,虽然其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将测绘事业写入地市级规划不易,写入省区规划也不易,具体落实到国家的规划呢,还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