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 1986-87年高Tc超导陶瓷材料突破真情记实(6)
第二篇 1987年3月争夺90K超导材料突破
第四章 争夺超过液氮温度77K的90K新型超导体
2.4.1、为啥世界对86-12-27中国的骤然发现70K超导体保持表面静声
一、朱经武1987年1月10日电话了解到发现70K新型超导材料的真伪。
朱经武教授已于1月10日晚,与中国物理所赵忠贤的通话中,了解到发现70K新型超导材料的真伪。在这次世界高温超导材料研制的竟争中,起马在现时,他朱经武已不担心中国会超过他。
二、永远的疑问
从1986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我发现迄今世界转变温度最高超导体》,说“中科院物理所科技人员最近在实验时,骤然发现一种在绝对温度七十度时具有超导电性的多相性金属氧化物,这是迄今国际上发现的温度最高的新型超导材料。”并指出:“这是BaLaCuO”。
奇怪是,在人民日报87-01-17的答记者问中说,物理所正在进行SrLaCuO和BaLaCuO两种超导体的研究。对照86-12-27,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系差异:
1、86年12-27说的只有 BaLaCuO 也就是IBM科学家谬勒和柏诺兹发表获得30K的最先陶瓷超导体。可是,到1987年1月就再增加一种SrLaCuO;
2、37.5K 的SrLaCuO 是谁先引入的?87-01-17说是报纸上看见,估计应该是日本人。87-01-17说物理所获得48.6K的Sr-La-Cu-O,46.3K的BaLaCuO。Sr-La-Cu-O曾进到过70K但不稳定。
3,对照看,是否可以说86-12-27发表的骤然发现应该是弄错啦。超导体组成错,达到的高温数字错,70K的BaLaCuO全错啦!
4,为啥没主要参加研制专家名单?是赵忠贤教授领队的?
5、中科院物理所崔长庚牵头重复缪勒的试验
科大校长管惟炎说,“物理所崔长庚很有兴趣牵头做重复缪勒的试验,并告诉他发现好像在70多K就超导,要知道缪勒才38K,当时也是大突破。我那时在合肥,他给我打电话说科技大学能不能做迈纳斯效应,他已经发现70多K,想拿到科技大学来做迈斯纳效应,我说当然可以。当时他还没拿,实验就重复不了,
但是人民日报已经登出去说发现70K。
下面是崔崔长庚、李山林、刘锦湘、陈烈、郭树权、何业冶等科学家登载1988年《低温物理学报》vol 10,No1(1988) 的“BaLaCuO 70K 以上超导电性”(文章于1987年5月收到)谈及他们1986-12月的实验。他们强调说,1986年12月制备A、B两个BaLaCuO超导样品分别达到零电阻温度53K和67K,两个月后,测量磁化率,测试表面,相对抗磁性起始温度分别为83K和79K。
猜想,从事1986-12-27
而87-01-17人民日报记者访谈中说道的中科院物理所继续研究70K BaLaCuO超导特性不稳定,不重复原因的是另外一批科学家:赵忠贤、陈立泉、崔长庚、黄玉珍、刘锦湘、陈赓华、李山林、郭树权、何业冶等九名,并在1987年一月登载《科学通报》上,论文题目是《Sr(Ba)-La-Cu氧化物的高临界温度超导性》。
http://s12/mw690/001wRANGzy7cdYRoJpp2b&6901986-87年高Tc超导陶瓷材料突破真情记实(6)" TITLE="我所经历的
三、世界上也真有质疑的声音,仅仅是一般公众无法获知此类信息
1、据中科院物理所所长管惟炎说,“看到中国人民日报86-12-27中国物理所发
现70K超导体,贝尔实验室还有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都写信给物理所,希望拿到详细的材料,贝尔实验室还说愿意合作,吹出去了,却重复不了,没有信心,就以为是假的。”
2、1987年1月11日中午12:45朱经武教授给我来了电话说:“这几天,洛杉矶,都在讯问中国70K成绩的真伪。昨天晚上,我又跟物理所赵忠贤通了电话。赵说,他们仅偶然看到过一次,不能重复,而且仅只测试过电阻。现在可以确认,70K成绩不能成立。看来,他们宣布太草率了。”
朱说,从他这几天拆看国内寄来的贺年卡中,可见,物理所同志已认为他们已取得 了70K成就,这样一来造成中国急忙大胆宣布70K。
2.4.2、朱经武实验室为夺取超过77K液氮温度高温超导体布局
一、启用朱经武毕业生在阿拉巴马大学工作的吴茂昆,邀请他一起工作。
在1986年12月4-5日在美国的波士顿召开的材料研究学会的秋季年会(简称MRS会议)上,朱经武还找到了他博士研究生、在阿拉巴马大学工作的吴茂昆
吴茂昆
吴茂昆(1949年12月6日—),为著名的超导科学家,于1987年与朱经武博士发现世界第一个高于液态氮温度的超导体,进而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奖,使他从此声名大噪。1989年吴茂昆应邀去中国台湾,任教于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事高温超导的研究。
淡江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73年)
淡江大学物理学研究所硕士(1975年)
美国休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1981年)
一、
1、利用独特的朱经武实验室条件,加压试验提高BaLaCuO 转变温度
在1986年11月开始的BaLaCuO高温陶瓷体超导特性验证、提高工作中,当休斯敦大学朱经武,日本东京大学田中,中科院物理所赵忠贤以及贝尔实验室等证实IBM Ba-La-Cu-O的高温超导电特性后,朱经武实验室独立地,也是唯一地用加高气压办法来研究提高Tc的途径。
到1986年12月底,朱经武实验室已经将Ba-La-Cu-O陶瓷氧化物时,其超导转变温度,利用加压效应,获得了40.2K--52.5K超导转变温度的世界最高水平,并观察到不稳定的70K现象。
2、
(1)1986年底,朱经武探索过把La换成Y,朱经武试了以后并不超导,就搁在一边了。
据我再读管惟炎回忆录,他说:“美国休斯顿大学朱经武1986年开始做的时候,目的是重复、验证缪勒的实验,朱经武加了压力,加压后临界温度就从38K上升到40多K,最后最高到50多K,当时他非常兴奋,因为创纪录了,他还传真告诉我说已经做到50多K了,那时我已经回到物理所。后来把La换成Y,朱经武试了以后并不超导,就搁在一边了,这是他大秘蒙如玲告诉我的。”
(2)吴茂昆开始使用元素替换法,12月14日,吴茂昆小组通过替换成分,
在锶镧铜氧中发现了39K的超导转变温度。
二、搞好团结,协作好各种关系,积极发表研究成果,鼓舞士气,也激励研制人员斗气。
1987年12月19日我和我总领事馆的宋浩、王俊明等三人代表中科院院长祝贺朱经武教授荣获1987年度美国国家科学奖电文奖时,他对我说, “当86年11月开始高T超导体的研制就清楚知道,高温超导具有极其巨大实用价值,快速发展高温超导是很有前途的。估计过87年后,就会有真正实际应用产品出现。1986年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作出了很好研究成果,送去权威杂志《物理评论快报》鉴定审查。由于时逢圣诞节和等贝尔实验室的结果,所以被压下来了。等到86年12月底才将我们和贝尔实验室的结果一起发表,推迟几天。
朱教授对于搞好研究团队的内部和国内外合作的重要性时,他指出说,“IBM虽然是率先作此工作,由于他们工作给高温超导体引导一个新兴发展方向。但是,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我们对IBM都感觉很后悔,为什么他们没有继续下去!他们的设备条件是第一流的,非常之好,我们当时是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他们内部有争吵,阻碍工作进一步开展。”
当时我回想这一年多的高温超导发展历程,我说经历过,朱教授与中科院物理所,与其带头人赵忠贤等的各种交往,特别对86-12-27,87-01-17两份人民日报朱教授是最清楚的,朱教授始终没公开谈论这两份人民日报所涉及的事情。所以我推测,朱教授应该特别重视团队的团结协作。
朱经武教授,从1986年11月开始,从初期验证IBM试验,到加压超导转变温度就从38K--40.2K--52.5K,以及早就获得不稳定70K信息等,让朱经武团队一直保持超导转变温度的世界最高水平。让世界科学家兴奋。让过去一直处于苦恼、烦闷的寻求获得超过液氮77K超导体的世界科学家都为1986-1987高温超导转变温度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而睡不好觉。
当我1987年元旦把12月27日的“人民日报”递交到已急待看到原文的朱经武教授手中。他很仔仔细细地看了这篇使他震惊的新闻报道,然后将报纸又递给蒙如玲看。“是这样吗?。。。七十度K。。”朱教授不停地自语道。这对两天前朱教授刚宣布获得52.5K已震惊中外的科技水平,转眼已被中国科技人员一下提高到接近突破性的77K国际领先水平。他很难接受这个现实。此时此刻,朱教授和他的助手们都陷入沉思默想中。
但是,当朱经武87年1月11日与赵忠贤电话交谈中,经过赵忠贤对他说话证实,物理所只测电阻下降曲线,70K仅仅是是偶然看到过一次,不能重复,并说确认70K成绩不能成立。朱经武通报这信息后,对我说,“看来他们(中科院物理所)宣布太草草率。”
等待到87-1-17日人民日报的答记者问,中国方面的超导权威人士证实,物理所至今只获得48.6K的Sr-La-Cu-O,46.3K的BaLaCuO。也曾经看到过70K信号,但不稳定。
我估计,从87-1-17日后,朱经武已经不把中科院物理所赵忠贤等人作为他攻克超过77K液氮温度的强力竞争者。
三、利用其NSF关系积极与美国政府沟通,获得大批政府资金支持
朱经武教授在1986-87年高温超导体突破竞争中,他曾经是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兼任材料科学顾问,所以他自己很谦虚地表示,他是以科学家身份从事行政,去申请基金和组织申请经费。应该说,由于他善于与各种任务沟通,依靠朱经武教授的渊博知识,洞察力、沟通力以及他自己的科技成就,他一直在国会和州议
1987年,朱经武在高温超导体研究工作的飞速进展,震惊世界让世人再次把目光投向超导,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超导热潮。朱经武的个人发展道路也随之大放光彩。1987年5月7日得州众议院科技委员会通过表彰朱的贡献提案,同时参,众两院通过在休斯敦大学成立超导研究中心法案。该中心每年获300万美元拨款。休斯敦大学为了能留住朱,也两次加薪已达8,500美元。
1988年,朱经武获得了美国总统里根颁发的科学奖章。1989年,他当选为象征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7年3月28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决定增加100万美元拨款给超导研制。
1987年4月8日休斯敦市市长惠特迈宣布该日为“朱经武博士日”,以感谢朱在超导研制上的重大突破而使休斯敦市名扬国际。
四、充分依靠和发挥吴茂昆博士团队的贡献
1、吴茂昆提出“朱经武效应”预示今后公关超过77K液氮温度的新型超导体。
在我与朱经武实验室人员的交往中,我发现,在朱的助手中有一位新的面孔,头顶已秃,与朱的亲密程度超过何北衡,蒙如玲等人,我想这是朱的新合作伙伴。讯问后得知此人姓吴,名茂昆曾是朱的博士研究生,台湾人,现在阿拉巴马大学工作。很显然,朱经武实验室正在与他合作,正在从事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
http://s1/mw690/001wRANGzy7cdZ1sJe8f0&6901986-87年高Tc超导陶瓷材料突破真情记实(6)" TITLE="我所经历的
提出“朱经武效应”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加压能提高超导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从报道中知,吴茂昆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朱式效应”。这也说明,现阶段,吴茂昆是朱最重要合作者。朱经武教授当时在华盛顿的国家科学基金会兼任材料科学顾问,他随时往返于华盛顿和休斯敦之间,很忙,没事先预约,很难见到他。朱经武继续攀登必须在他实验组外寻找新的灵魂人物。
我敏捷的感觉吴是朱经武所需要黑马,他是朱经武博士生,彼此互相都熟悉各自优势和不足,所以我在朱经武实验室拜访时 很注意吴茂昆的举动。
我们仅仅很简单聊聊天,但从他提出“朱经武效应”让我看到朱经武团队的今后攻关方向。
1、
87年1月初 朱经武的合作者,阿拉巴马大学的吴茂昆通过计算预言钇钡铜氧将是最佳的超导体候选者。
87年1月28日,吴茂昆合成了钇钡铜氧样品。
2.4.3、87年2月5日获得YBaCuO 超过液氮温度的90K新型超导体
87年1月 29日下午,测量发现90K左右的超导电性。
87年1月30日,吴茂昆飞往休斯顿,在那里进一步验证了90K的超导现象。
87年2月5日,朱经武将2篇相关论文寄往PRL。
87年2月16日,朱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发现液氮温度(77K)以上的超导体
我与吴教授虽然交往不多,但我们彼此都熟悉。我们再次相遇是2008年在人大会堂 2006年11月26日我与吴茂昆教授会于庆祝李政道先生80寿诞。
2006年11月26日我与吴茂昆教授会于庆祝李政道先生80寿诞(人大会堂)
2.4.4、1987年2月16日 休斯敦大学新闻发布会
一、
1987年2月15日我获得休大通知,16日早晨九点在休大自然和科学大楼会议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朱经武教授将宣布高温超导材料研制的新突破。
1987年2月16日早晨八点,我开车从总领事馆直接到休斯顿大学物理学系,然后直达举办新闻发布会会场,我找了第一排正中间位置座下,这正对讲话者,不论看投影字幕和听讲都很清楚。这是公开新闻发布会,我带来录音机,放在我座位地板上把整个新闻发布会进行了实况录音。从新闻发布会会到会后参观实验室,听实验人员讲解全过程,我都把录音机那到手上,举着它公开录音。
这实况录音带和晚上电视新闻中播放这次休斯顿大学新闻发布会的新闻报道,我都作为历史关键资料与我报告送中国科技情报所保存。目前,我仍然保留着这盘珍贵的录音磁带。我也在本文本节中载贴上部分录音。
在当晚电视报道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座在第一排,并有较长的镜头,我想,这些记者不了解我。但据1988年出版的由Robert M. Hazen写的《超导体竟赛中的突破The Breakthrough the race for the superconductor》书中泄露,朱教授在听众中,看到了我,引起了朱对我职责的警觉。我认为这不是事实。首先,我是由他们邀请参加的,会后还随记者参观了朱的实验室,听了朱的讲解和新型超导体在液态氮中的电阻下降测试表演。其次,参观中我也与学校负责人单独接受了我个人的采访,交谈。
新闻发布会于八点半开始。先由休大校方领导介绍,然后朱走到讲台,站到麦克风前面,一边放投影字幕和图表,一边讲解他们新近取得转变温度高达98K的震惊世界的最新成就。朱经武在他讲话中特别重点讲到超过液氮温度77K的重要工业意义,液氮比液氦便宜多啦,不仅维持低温设备运行费底,操作容易,控制好。因此获得超过77K的新型超导体,可以很快用于发电,输电,磁悬浮列车,热核聚变等领域,更大工业实际应用前景很巨大。并告诉大家美国联邦政府也准备加大在高温超导的研究投资。
他说,这项工作得到NSF,NASA和休斯敦大学能源实验室的资助。主要合作者有休大的何北衡,蒙如玲,研究生王亚旗,高理和学生黄志军,Jeff
在提问中,有记者甚至提到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在问到何时可以公布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的组成时,朱说:“对于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的组成,合成技术等详细资料,将发表在三月二日出版的《物理评论通讯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新闻发布会于十一时结束。
按照北京与休斯敦在冬季时间相差14小时 。休斯敦2月16 日 8:30am-11:30am
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正在深夜里(北
休斯顿与北京(冬季)
|
北京-14 |
22:00 |
23:00 |
24:00 |
2:00 |
5:00 |
|
休斯顿 |
8:00 |
9:00 |
10:00 |
12:00 |
15:00 |
根据我后期资料收集中发现,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讯稿就发布2月15日NSF
宣布休斯顿大学朱经武和阿拉巴马大学的吴茂昆小组获得转变温度98K新型超导体。
由于朱的重大发现,1987年2月16日休斯敦大学董事会决定立即拨款42万美元,供朱研究新型超导材料的可能的商业性用途。为此,安装最新型分子束外延炉,用于新型高温超导薄膜材料研制和应用。
很显然,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的组成成分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在三月二日公开发表前弄到这组成成分,或一些线索,或一点提示,或某一攻关方向,这都会对我国在此领域达到世界最新水平,作出贡献。于是,我在参观中,仔细观察新型超导体电阻下降的演示,与记者们一到挤到仪器仪表面前去阅读所能看到的资料,数据,看看是否能在遗弃的废纸片中找到线索或提示。但这都无收获,录下的都是一般浅显发问和记者们对此发现的震惊和欢呼。
关键资料
2.4.4-1 休斯顿大学87-2-16会议录音
作者注释 由于录音加载不上 等待可能再加上
这仅仅是发布会部分录音,全都录音、录像应该在情报所
2.4.4-2
2.4.4-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