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随笔生活文化 |
分类: 随笔 |
这是前段时间想写的一个题目,因琐碎事拖累而未能完成。
小日子是我向往的状态,生活有规律,每天按时上班,准点下班。家中缸里有米,冰箱有菜,兴致来时邀朋友小酌,节日假日随心所欲,能完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屈指数来,自去年十一月至今,已有一年的时间未曾离开单位所在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管理,那些层层报备的外出手续,还有返回后所要求的居家观察等规定,让我望而怯步。若没有这场疫情的影响,今年至少有两次长途自驾之旅,中间还可能沿途停留。最有可能到武夷山,完成前年那次由于高速路上堵车而错失的旅行。无论如何,武夷山那片深山老林里的原生茶园,对于我和寇都是有吸引力的。
想来都被自己感动,居然能够做到一整年的时间未曾离开单位外宿,这在我的职业史上可绝无仅有。
未曾外出的原因,还在于今年初参与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务比往常繁重。前段时间,工作作了调整,任务有了质和量的大幅减少,不必再像之前那样,每天为工作的事情而身疲心累,基本能做到上下班按时,夜里亦无需绷紧神经处在待岗状态,过上闲赋的日子。上班工作之外,下班之后随心随性做自己的事情,读喜欢的书,看电视连续剧。
以前也坚持读书,但更多的阅读是工作需要的书籍。这些书对工作极其重要,不得不学。困于时间的窘迫,自己喜欢的“闲书”便无暇顾及。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量,读书补脑,于人生大益。最好的读书状态,应该是既能开怀阅读,且不带功利任务,为考试、为升学、为晋升、为工作等目的的读书都是被动的学习。
前几天,从书架上找出去年买的汪曾琪先生的《慢煮生活》。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大为喜欢。慢煮生活的从容优雅,不正是小日子的内核意义吗。汪曾祺先生简练朴质的文字,随手拈来的日常生活原味叙述,这样的风格抚慰我的心境,填补我生活中的缺失,生活片段并不琐碎,温馨且充满了激情。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纯真,他笔下的日子是美好,生活是很好玩的。一茶一饭过一生,虽略显单一,但口味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尝一尝,倒也丰富多彩。不仅食物是这样,对书籍也一样,博杂阅读虽无意,却能滋养日子滋润灵魂。
退出一线的工作,让我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轻松的无用书。不必为了工作研读深奥的文件,熟读业务方面的书籍,于我是心的解放。白日循规蹈矩上班,夜晚捧着书本,用老花的视力闲读,不蒂是最好的状态。
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成每天的惯性,仿佛骑着脱缰的野马停不了脚步,这种生活让人眩晕。而过小日子悠闲自得,予人神清气爽,清粥酱菜可和胃止饥,大鱼大肉也能自如有味。一天一天的日子从容不迫,书本一页一页轻轻翻过,逐行逐字细细品读,无有功利,没有目的,似无意义,只为快乐添油,简单充实,这就足够了。
过小日子,读无用书,不慌不乱,心平气和,去除的是人生俗味,萃取的是生命精华。这样的状态,岂不与神仙同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