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云路村村民
(2019-09-21 06:38:09)
标签:
原创文化德化上涌 |
分类: 随笔 |
我与德化县上涌乡云路村的缘分,源于1992年参加福建省直机关社教工作队,并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进驻云路村。
驻村之前,对云路村没有一丁点的了解,甚至不知道德化县有个云路村。
那天在德化县城,省直机关驻德化县社教工作总队和的德化县委联合召开的会议上,将工作队的三十几位成员分为十个工作队,分驻盖德乡和上涌乡的十个村,我与韦鹏生、林平两位同事被分配到上涌乡云路村。
上涌乡在德化县的什么方位,距离县城有多远,云路村在上涌乡什么地方,我一概不知晓。
分组结束,三十几位社教队员奔赴各自的乡村,走马上任。
我们抵达上涌乡已是傍晚,正值初春,天色已暗。乡政府在会议室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乡领导介绍了上涌乡的基本情况。
上涌在德化县的中部,距离县城数十公里。我进驻的云路村紧邻上涌街,在上涌乡各村中情况较好。
晚餐过后,早已在乡政府等候的各村村干部,将各自的驻村社教队员接回村子。距离乡政府所在地较远的桂格、桂林两个村的社教队员,与村干部搭乘手扶拖拉机,连夜赶到驻村地点。在上涌街附近的云路、黄井、刘坑三个村的社教队员,暂住乡政府招待所,几天后在紧邻乡政府的电影院三楼安营扎寨。
初春的山区,寒气凌厉,举目张望,四周一片旷阔而漆黑的山野。
招待所是温暖的。房间虽小,设施简陋,但细心的主人已在每张床铺添加了厚厚的棉被,白炽灯暖色光芒的照耀下,让初来咋到的我们,在寒夜里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次日一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屋外寒气逼人。村党支部书记郑文娥、村委会主任郑进新、村经联社主任郑文招等村两委主要干部到了我们的住地,带着我们进村走访。
虽处山区,但云路村靠公路两侧,交通相对方便,且距离乡政府近,地理位置较好。虽然我已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但山区农村的贫困,条件的艰难,还是出乎我的意外。
我们冒雨察看了村里的小学。沿着泥泞的山路上山,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栋以草梗泥土筑墙,窗无玻璃门无板,四周透风的校舍。雨丝裹夹刺骨的寒风穿入教室,昏暗潮湿的校舍在细雨中更显得岌岌可危,学生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
进驻德化县前,省里赋予我们任务是帮助村级组织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其时,那年北京的那场政治风波的影响尚未结束,中国发展道路之“姓资姓社”问题争论不休。
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农村基层组织明确道路和方向。
不久,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公开发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伟大论断引起全社会的共鸣,我们的工作重点也由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转为帮助农村发展经济,解决村级组织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尽快建设一所小学新校舍,给老师和学生一个整洁明亮的教学环境,是驻云路村社教队与村两委的高度共识。我与村两委商定,社教队负责筹集校舍建设资金,村委会负责新校舍的选址、设计,办理报批手续,以及校舍的施工组织和监督。
如何才能筹集到建校资金,摆在驻村社教队面前。我对社教队同事提出各尽所能筹集资金的建议,得到了响应。同时我将云路小学破败不堪,危及师生安全的情况向省市有关部门反映,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
泉州市委主要领导在我们的情况反映上批示,要求市教育、财政等部门,德化县委县政府务必切实认真解决云路小学校舍危房问题,确保师生安全。分管社教工作的省领导也对云路小学新校舍建设作出批示。
有省市领导的批示,我们面临最大难题的建校资金迎刃而解,省市县三级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分别下达数额不等的建校专项资金。另一边,村两委的建校工作也紧锣密鼓进行。我们三月初开始计划,至七月初,一座三层的教学大楼基本完成主体建设,八月份,包括教师宿舍、厨房,以及学生运动场地的崭新云路小学完工,并交付学校使用。
驻村社教队与村两委在新校舍建设的密切合作精神,延伸至村里工作的其他方面,我们与村两委及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天,文招说,老赵,你知道村里面怎么说你们吗?我说不知道。文招道,说你们是八路军进村,来为老百姓做好事的。我两眼顿时潮湿,感动与感激涌上心头,我们仅仅为老百姓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却获得老百姓如此崇高的评价,愧不敢当。
虽是驻村工作队,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对农村工作不甚熟悉,我们力所能及的就是配合村两委工作,为村里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也在与村民交往中,感受村民真诚的感情和朴实的情怀。
农村生活节奏慢,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有事就做,无事闲赋。不过,不管有事没事,我都喜欢在村里悠逛,体验农村生活,有时也在村民家里吃饭,当季的大米煮清粥,充满土地最芳香的味道,山区的糟菜延续了数千年的工艺,山野、阳光和窖藏的时光,是最人文也最接地气的美味。粮食不济时,土豆和红薯成为村民的主食。云路的土豆个小肉黄,水煮后散发的淡淡的香味让人欲罢不能。偶尔也会在村民家里喝酒,简单的菜肴,村民自酿的米酒,话题信马由缰,村民讲述乡村的趣事,而我就自己一知半解的认识,讲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讲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精神。有两次我醉倒了,不是我逞能好酒,是乡亲们待你如亲人般的信任,酒碗里斟满的是坦诚真挚的乡情,难于婉拒。
在云路一年的时间里,踏在乡村的土地上,觉得脚跟更加坚稳,与村民相处的日子里,灵魂受到洗礼,生活更加清朗和真实。虽然时间过去久远,但与文娥、进新、文招、友江、永金、友鹏、进锰、刘参、进景、文清等乡亲交往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年底,我们接到上级通知,各驻村社教队做好扫尾工作,并认真总结,准备接受工作验收。这意味着我们将结束一年的社教工作,撤离驻村点。一天,文招说,你们就要离开云路了,你们从城里到云路来与我们同甘共苦,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好事,大家非常感激,村委会想授予你们云路村荣誉村民,不知道你们愿意吗?面对如此崇高的荣誉,我赶忙回答愿意,能成为云路村的村民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在云路村工作仅一年时间,我们只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却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倒让我有点忐忑不安。我珍惜这个至高的荣誉,那张“荣誉村民证书”一直珍藏。
屈指一数,我们离开云路村已有二十七年,与村民朝夕相处的那段时间,我时常忆起。弹指一飞间,二十七年过去。离开之后,我仅回过一次村里,但常想念村里的乡亲,关注村庄的发展。
我是云路村的村民,我想再回我的村庄,那个依山旁水的秀丽地方,再次感受至真至纯之美的乡情,看看乡村的变化。
前一篇:我的小学我的五年三班
后一篇:向一株植物忏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