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报》出版第100期,约我写点文字,几经思想,应承下来。
起初不答应写稿子的原因在于,感觉自己与年轻一代,在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有很多的不同,甚至有些可能相左。在《华大青年报》这份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媒体上写字,恐惹读者不喜欢。向我丢鞋子当然是不会的,因为我还没有到能让人丢鞋子那么高的地位。但他们会不愿意读我的文字,甚至嗤之于鼻却也难说。十六年前我创办这份报纸的时候自己还年轻,无论是观念或行为方式与青年人相差无几。十六年过去了,岁月催人老,也催人僵化,没办法,这是规律。
后来答应写字,因为我觉得我应该还有一些好的经验能够与大家分享。比如,我觉得大家应该注意一下新媒体。
去年底,承蒙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程鹤麟先生转来的邀请码,我在新郎注册了微博客,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认为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客是很值得大家关注的。
我不仅自己开微博客,还要求《华侨大学报》的同事也开微博客,并且争取能熟练应用微博客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宣传学校。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比如,第12届CUBA八强赛华大主场比赛时,我们利用《华侨大学报》的微博客做了全场文字和图片直播,效果明显。我们还在进行其他的尝试,希望能在今年11月学校校庆期间,利用微博客对校庆的活动做一个全面的立体的报道。前段时间,我通过自己的微博客做了一次传播方面的试验,证明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媒体是具有强大的传播学价值的。
和同学们说了这么些题外话,目的只有一个,作为一个新闻爱好者,作为一个准媒体人,除了坚守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准则,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办好一张读者喜闻乐看的报纸之外,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提别是传播方式借助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新闻人更要时刻保持一份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紧跟传播技术的发展步伐,才能使我们采写的新闻,传递给更多的受众,获得最大的传播价值。
《华大青年报》创办至今已有十六年,报纸越办越好,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得到师生的喜爱。报纸要办好,并且要不断努力办更好,为学校的新闻宣传做更多的贡献。但新的传播手段也要掌握,并且这是更好的新闻传播途径。同学们若能试一试新媒体这个平台,在办好《华大青年报》的同时,又多了一个宣传学校的渠道,可谓一举夺得。
目前,很多网站都推出微博客平台,除了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凤凰网等,也都可以注册,大家若注册了,可以@赵小波,我们一起交流。相信不用多久,微博客作为一种新的被广泛应用的媒体将变成事实。
《华大青年报》100期,作为首任总编辑,我表示最热烈的祝贺。这句话,我将发布在为博客上,作为我给《华大青年报》出版第100期的贺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