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需重新评估人为因素对四川盆地地质结构的影响

标签:
四川地质人为因素影响杂谈 |
分类: 时评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9年06月30日02时03分,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北纬31.4,东经104.1) 发生5.6级地震。成都市区震感强烈,持续时间很长。
此外,今天在四川还有两个地震,地震台网还监测30日02时53分,在四川什邡、绵竹交界(北纬31.5,东经104.0) 发生3.3级地震;北京时间06月30日03时51分,在四川什邡、绵竹交界(北纬31.5,东经104.0) 发生3.7级地震。
去年512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了,按常理,经过了那场特大地震,这个地区的地震活跃程度逐渐衰减,地质结构趋于稳定。但目前来看,情况并非如此,从汶川大地震之后,3到6级之间的地震偶会出现,专家们对此也各有各的说法。
四川特大地震之后,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加快进行重建工作,灾区的人们也从阵痛中缓解过来,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四川灾区震后的区域地震活跃程度,似乎并没有人们希望的那样逐步衰减,反而有时候有些震感强烈的地震发生。这些地震是去年512大地震之后的余震,还是新的地震,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
兄弟认为,很有必要组织专家对该地区的地震活跃情况进行重新的评估,包括人为因素(特别是三峡大坝)对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带来的地质结构稳定影响程度的调查,从中找出原因和对策,这已成当务之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