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幸福快乐的九旬老人

标签:
南安官桥老人快乐幸福生活杂谈 |
分类: 记录 |
今日下午好友吴仁和先生打来电话,说《海峡都市报》刊登了采写他父母的文章,要我找来看看。
吴仁和在吴家排行老四,是我小时候的邻居,从小一起长大,小学同班,初中同校,一起玩耍,一起上学,是铁打铁的铁哥们。此后我离开南安官桥,但始终保持着“相见亦无事,别来常思君”的友谊。
前不久,我从厦门返泉州的路上,特地在南安官桥停车吃晚饭,看望吴仁和。到达官桥已是晚上八点多,阿伯已休息,阿姆还在收拾家务,看到一下就叫出了我的名字。阿伯知道我将到官桥,特地交代阿姆问候。
《海峡都市报》记者黄耀腾林良标采写两位老人的两篇文章,一篇是15日刊登的题为《结婚68周年儿孙来贺情人节》的消息,写的是两位老人今年同为90岁,儿孙相约在情人节这一天为老人庆祝结婚68周年。读后我乐了,没想到阿伯阿姆如此时尚,过起了西方的情人节。另一篇是今日刊登的通讯《一对活宝贝幸福就在一笑间》,介绍老人健康快乐的日常生活。这篇通讯写的不错,淡淡的笔调将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描述的惟妙惟肖,我想起了和阿伯阿姆接触的往事,犹如亲临其境。
俺把《海峡都市报》的通讯《一对活宝贝幸福就在一笑间》转发,阿伯阿姆的生活经历彰显一个人生的真谛,快乐幸福原来这么简单,开阔的胸怀、平和的心态、慈爱的心灵、真诚生活。
“90岁了,还都能保持这么好的身体?这么多年来他们是如何相处的?怎样才能相携到老呢?他们有什么幸福和健康秘诀吗?”
双双90岁的老夫妻结婚68年了,50位小辈一起给他们过了个热闹的情人节(详见本报2月15日A1版《结婚68周年儿孙来贺情人节》),这篇文章见报后,海都热线通968111就响个不停,许多厝边头尾纷纷打来电话,想了解这对老寿星的更多情况。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南安官桥吴宝琛和张碧华两位老人的家中,感受他们平淡生活中的那份真情,还有他们快快乐乐走过90个春秋的“法宝”。
笑口常开:二老成天笑呵呵儿孙不知开心啥
“姚明终于进了一个球,我这心终于落地了!”昨天上午,90岁高龄的吴宝琛老人,正坐在家里电视机前看NBA全明星赛。看到有人来,他兴奋地拉起记者的手:“我看了一早上,姚明都不进球,把我急得,你这一来,姚明就进球了,你来得正是时候啊!”
看着手舞足蹈笑呵呵的老人,记者试问道,“阿伯,你记得我吗?”老吴一听,笑了,“你是记者啊!让我见报了,我高兴啊!”老吴的妻子张碧华正在内屋打扫卫生,听到记者的声音,也赶紧跑出来,“小伙子啊,你们报纸拍的照片好啊,我显得年轻了!”
这对老人66岁的大儿子告诉记者,两位老人都是电视迷。白天,父亲要看NBA,母亲就忙这忙那地做家务,偶尔给老伴倒杯茶。晚上,母亲爱看电视剧,一般到10点多才睡,父亲则经常在8点多就早早入睡了。虽然两人喜欢看的电视不一样,但这丝毫不妨碍两位老人交流。平常,他们总会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看到的东西讲给对方听。两人成天笑呵呵的,儿孙们也不知道这对活宝贝到底在开心些啥。
以和为贵:从没骂过儿孙们从没和厝边吵过
“你们报纸说我们从不拌嘴,其实还不够准确。”吴宝琛指着报纸说,“我不仅和老伴从不拌嘴,这辈子,我们还从来没有红过脸。而且,我也从来没骂过儿孙们,甚至,从没和朋友或者厝边闹过别扭。”
听了老吴的话,跑来看热闹的厝边们纷纷插嘴了,是啊是啊,老吴是个老好人啊!他是我们的“和事佬”、“活神仙”啊!原来,老吴不仅在家中说话最权威,厝边有个大小矛盾,也都喜欢请他来调解。别看他90岁高龄了,那说话的声音还十分洪亮,又会讲道理,大家都听他的。平常,周围办啥喜事,大家都喜欢把老吴夫妻请过来。“因为,这对活神仙往家里一坐,这气氛就更热闹了,家里更喜庆了!”
老吴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皱过眉头,每天就是笑。结婚后,张碧华在家料理家务,老公在百货公司上班,他经常给妻子带回新鲜的玩意,每次都让她开心不已。解放后,老吴被单位派到其他县市,但每次一有空就赶紧跑回来。他说,几天不见到她,就会很想她。
“笑着笑着人就年轻了,心胸也开阔了,看什么都觉得舒服!”老人说,他一辈子都在百货公司和供销社工作,卖东西时,遇到刁难不讲理的顾客,他也从来不和对方争,就是笑,笑到让你觉得不好意思,也凶不起来了。
身体嘛棒:医保一直没用过营养费都省下了
前不久,两位老人和儿女一起去体检。结果出来让医生大吃一惊,老人这年纪这么大了,居然什么毛病都没有,各项指标甚至比子女还要好。老四告诉记者,两位老人看电视和报纸都是不戴眼镜,特别是他老母亲,穿起针来比年轻人还要麻利。旁边的老大尴尬地说:“和老父亲在一起,他看电视不戴眼镜,我却戴上了,自己都觉得怪不好意思的。”他笑着告诉记者,别家老人,人老了难免会有些小毛病,但他的父母却从不用上医院,也不用吃补品,“连营养费都给后辈们省下了”。
张碧华阿婆一辈子在家料理家务,没有单位就没法报销医药费,但她身体好得连感冒药都没吃过。而老吴是有医保的,但他退休后,除了每月自己掏钱买一瓶4块5的“雷尼替丁”助消化外,从来没有住过医院,医保至今没有用过。
老吴说,他散步只是偶尔为之,也很少锻炼,但走起路来还是感觉很稳重,不要人搀扶。而张阿婆则更厉害了,每周都走一公里多的路去教堂做礼拜,每天还要去菜市场买菜、煮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给自己养的10多株花浇水,甚至儿孙们给她买的衣服,她觉得不合身还要重新裁剪。
胃口嘛好:不喜青菜爱吃肉清茶红酒少不了
现在,老人跟老四一家住,家里要给老人请保姆,但他们硬不要。张阿婆说,“儿孙们的生活规律和我们不一样,我俩还是自己吃更开心,老伴喜欢什么口味,我最清楚了,我俩想吃啥就吃啥,不用忌讳”。
平常,两位老人吃饭都要吃满满一大碗,如果吃稀饭就至少要吃两碗。阿婆说,两人都不太喜欢吃青菜,反倒更喜欢吃肉和零食。什么鱼肉、猪肉、羊肉,甚至是猪脚,两人都是想吃就吃。每天早上,阿婆起来后买菜煮饭,而老吴则自己泡茶吃零食。白天,边看电视边吃甜食,满满一盘很快就被老人“消灭”了!
中午和两位老人一起吃饭,老吴一定要喝杯红酒。媳妇说,这是老人的习惯,一天3杯清茶,偶尔再来1杯酒。不过,老人喜欢喝酒,但不好抽烟,50岁以前,他甚至没有碰过香烟。如今老了,也是逢喜事时偶尔来上一根。
下午,见客人要走了,老人紧紧握住记者的手:“以后要经常来,我和你说些民间典故。有时间可以打电话给我啊!”住在泉州市区的老大笑着说,他老爸喜欢打电话,几天不见他就要打个电话来了解情况,听他“汇报汇报”
结婚68周年儿孙来贺情人节(《海峡都市报》2月15日A1版)
大红外套、崭新的鞋子,同为90岁的吴宝琛和张碧华夫妇格外精神。按照儿孙们年前约定,昨天情人节,要给两位老人结婚68周年好好热闹一番。
昨天,50位儿孙,先后从外地赶来南安官桥老家;亲友、厝边们也都来了,家里陆陆续续宴摆30多桌。看着这么多人和自己过情人节,张碧华开心地挽着丈夫的手,接受着人们声声祝福。
庆典喜宴上,张碧华说起当年结婚的场景。
1941年1月10日,吴宝琛和张碧华结为秦晋之好。两人虽然“相亲”半年多,但直到结婚那天,才看到对方模样。“第一次看到他,觉得这小伙子好帅啊!”说到这句话时,阿婆还有点羞涩。那是一个西式的婚礼,牧师礼堂证婚、花童陪伴。沿街走回家时,吸引了许多人观看,张阿婆说,至今还感觉很幸福!结婚至今68年了,但儿孙们说,两位老人从未拌过一次嘴。吴宝琛老人说,因为老婆贤惠,儿孙们都孝顺,每天开开心心的,就没有脾气了。
两位老人3个儿子、1个女儿,加上孙子、曾孙两代,四代同堂共50号人,最大66岁,最小的曾孙2岁。人虽多,但大伙的名字老两口全都记得。每年春节儿孙们来拜年,老人都能一一叫出名字。
最有意思的是,吴宝琛老人最大的爱好是看NBA和海都报。老人说,“海都报是我的好朋友”,从创刊起已订了11年多,每期必看。而NBA,老人则凡有转播场场必看,他还是火箭队球迷,是姚明的粉丝呢。而张碧华老人,还是习惯自己洗衣洗碗、买菜做饭,一直不肯请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