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这样教

标签:
科学教育课程 |
分类: 数字时代的科学教育 |
http://s1/mw690/001wRprEzy79XO19hVS10&690
一年级学生6-7岁,这个年龄段的脑重量虽然达到了成熟期的90%,但许多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还远未完成,所以孩子好动、多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多变等各种成年人“不可理喻”的行为经常发生。这个时期,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一定要听话,课堂一定要安静,恐怕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有事干,吸引他们投入到有趣的事情中。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看,一年级学生边做才能边思考,不做思维就会停下来。因此,做中学是基本的学习方式,一方面顺应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事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一年级学生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使用工具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比如剪刀,教师教学生剪纸做各种造型,剪吸管做吸管哨;使用透明胶带,教学生粘贴物品,捆绑木棍做支架;使用各种线绳捆扎物品,如做“土电话”;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用以描述或比较。这些小工具都需要学生手部小肌肉群的参与,充分的锻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话对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是必要的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一次,我拿了一个大的充满氦气的气球到教室,然后问学生:“我吹一个气球起来,也可以飞吗?”不少一年级学生认为科学教师是神奇的,那么大的气球都飘起来了,老师一吹肯定可以飞起来。但是我吹的气球,即使是往空中抛还是会降落。我问学生为什么?有学生认为我吹的气球太小了,有学生认为我是用嘴吹的,要用打气筒才行。当然,也有学生认为,大气球里是氢气……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年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需要教师多与学生对话来促进。同样,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无论是对科学概念的形成,还是培养质疑探究的态度,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年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如当我发两个气球给同桌时,往往学生会快速地抢颜色鲜艳的;如果需要两人共用一把剪刀,也会出现抢着使用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没有哪一位科学家是完全靠自己一个人进行科学研究的,另一方面要多设计一些需要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共同完成。比如,学生用塑料杯和气球做小鼓,剪气球时要合作,蒙气球皮到杯口时,也需要一个人捏着杯子,另一个人用力崩开气球皮往杯口上套。又如,学生制作“土电话”时,不仅要一起合作打孔系线,还要一起玩耍。这类教学设计,有利于一年级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懂得与别人合作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