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生活纪06. 在家千般好?有书就好

(2011-05-06 15:59:11)
标签:

香港

书店

读书

杂谈

分类: 宅@香港

一些和书有关的唠叨。

 

老有人问我:一个人在家里待着不闷吗?呃,说实在的,我也惊讶于自己怎么那么有“宅”的潜力。一个朋友说,只要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她可以好多天不出门,我好像也差不多能达到这种境界耶……特别是在这里,生活所需只要到楼下的超市转一圈就什么都满足了,不像在北京必须冒着烈日或者大风走一公里到超市。来之前以为自己会经常出去逛街,事实是,只要家里有网络,有书,我根本就不想出门。以前在香港疯狂血拼纯粹是时间短带来的紧迫与压抑造成的,现在,购物神马的都是浮云了。如今我进得最多的是超市,买的最多的是家居用品和各种食材。

 好玩的是,陈冠中曾经说过,当他打算要在家里写作的时候,他就移居到北京去了。为什么呢,因为香港地方狭小,终日在家里宅着会被别人当成神经病。香港彷佛生来就是个动感之都,缓慢、悠闲的生活和它根本不搭调。这也是为何我们在香港只见到星巴克、太平洋咖啡连锁到处都是,却难很在街角找到幽静有气质的小咖啡馆的缘故吧。香港的咖啡馆和书店有相同的特色,那就是要“上楼”,地价太贵啊。

和陈冠中恰好相反,我却跑到香港这个拥挤不堪的花花世界来宅着……不过对我来说,香港房子的最大好处是窗户宽敞,明明房间只有四五平方米,窗户就足有一米五见方,每个房间都是飘窗,三面透光,所以房间虽小却不觉压抑。我的窗外是山,偶尔能看见老鹰在楼宇间盘旋。我可以在桌前一坐几个小时,一点儿也不觉得闷。真若闷了,起身冲杯咖啡、奶茶,或者打开电视,看会儿无聊的美剧、电影。时间浪费起来可真是容易呀……

 之前介绍过香港的图书馆,不过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于书的态度是“非买不能读也”,图书馆对我来说常如鸡肋,我喜欢在里面转悠,也喜欢挖掘那里面所深藏的书店所没有的趣味,但是,真正去读借来的书,又是一件难事,往往是借得多,读得少,真要遇到什么好书,我还是渴望将它买回来。很多人不敢相信,来香港时我在旅行箱里放了多少本书,那还是一次次上秤反复舍弃之后的结果。在香港的蜗居里,我从宜家买了一个便宜的大书柜,木板看起来摇摇欲坠不够结实,可是原木的木纹很具有乡土的感觉,带来的书已经放满了整整两层,那些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只好散落在茶几和窗台上。

为什么嗜书如命?也许是因为幼年时缺乏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唯独文字是接近世界的通道,我没有太多关于学习认字的记忆,彷佛天生就认识他们。从三岁时偎在父母身边听他们读《365夜》上的故事开始,这些形象与意义分明的小方块就开始进入我的记忆,从此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难以分离。童年时书很少,每一本都会反复地读,如同品尝午后的甜点一样,自己爱吃的东西会百吃不厌、滋味无穷。到现在依然保持这样的习惯,家中少说也有几千本书,其中不乏只看过开头就放下,甚至至今没有翻过的书,而那些自己所爱的,却读过七八遍不止。2000年以后开始网上购书,很多书仅凭广告就买,实在是很盲目,大致翻过一遍后就可断定,那实在是一本烂书,但是也拿它没有办法,就如同闲置的衣服,丢在深深的箱底。虽然也痛下决心要彻底整理书柜,把那些无用的书都捐出或者卖掉,但是又久久没有时间精力。中学时喜欢收拾书柜,那时的书还未放满三个小书柜,每到假期,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书都搬出来,铺了满屋满地,然后慢慢地分类、整理,一本本重新放到架子上去,有条理让我觉得舒服,这可说是处女座人的本性,但是太过追求条理,以至一定要做到最好,又让我不敢轻易去收拾书柜,因为知道那实在是太大的工程,一旦开始,我就必须要把每一本书都放到它的正确位置,不惜一次又一次搬出来再放回去,变换不同的顺序。这一工作,往往要耗上三天时间。大学以后,我再也没做过这样的事,因为书的数量越来越多,一部分在家里,一部分在宿舍,后来结婚后又在自己的小家,这份混乱让我实在不敢再去想把所有书整理清爽的事了。所以现在有很多书,我甚至不知道它们所在何方。

 如今来到书价昂贵的香港,我还是终日泡在书店里,左右掂量,到底是买这本还是那本?不同于当当卓越上200块钱买一大箱书的豪迈,在这里,200元钞票付出去,只能换回三本薄薄的书。因此不得不强迫自己站在书店里仔细阅读,繁体字不是问题,然而对于竖版印刷我还不能十分习惯,以往的一目十行阅读法,现在却只能让目光尽量集中在一行,慢慢下移,到头,还要小心翼翼地去寻找下一行的开端,实在不适应呀不适应。阅读变得缓慢无比之时,就只有文字非常精美的书才能吸引我读下去,因为用整整两分钟时间读完一页,若果味同嚼蜡,那该是怎样的苦刑呀!

 借着去深圳和昆明的机会,逛了书店,虽然按照原价买比网上贵很多,和香港一比就觉得便宜死了。那天只去了深圳购书中心,比想象中大很多,不亚于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但是杂志却不多,买到了安妮宝贝的《大方》第一期,虽然在这么本文艺杂志上用一半篇幅刊登《村上春树三天两夜长访谈》这么一篇翻译作品被很多人批评为不伦不类,可是我很高兴,要知道《村上春树三天两夜长访谈》这本书单行本在香港就买100块钱呢。深圳不愧是打工仔打工妹的城市,报刊亭素质堪比三四线小城市甚至县城,烟酒饮料比杂志摆得还醒目,据我目测报刊种类可能不及大城市报刊亭的三分之一。我感兴趣的大多找不到,一两本三联、城画隐藏在众多知音、家庭当中几乎露不出头。最终一本没买,还托朋友从广州带回一本最新的《城市画报:荒岛图书馆》。相比之下,云南的文化氛围可就太浓厚了,在怒江州州府六库,那就是一个偏远县城级别的小城市啊,新华书店里的书种类全得令我赞叹——另一方面,人少得也让我叹息。我在那里买了《科幻世界》和一本未见过的新刊《摄影旅游》。在昆明的小书店里买了《藏地密码10》《寻路中国》以及几本关于云南的书。昆明的报刊亭,终于让我有些亲切感了,这才像是大都市的水平嘛!一出手就买了五十多块的杂志,要不是行李太沉,再有五十块也不够。可能和职业有关,我就是喜欢用报刊亭的素质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深圳……不入流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