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世界 |
2、一面湖水,它是谁的眼泪
谈起青海,所有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一片如大海般辽阔的湖泊,即使浮现不出这样的形象,也会浮现出三个字:青海湖。
它是很多人心目中青海的代名词,它是到青海的旅行者无法避开的一个目的地,但它也是不少自助旅行者眼中被过度开发的恶俗景点。
我对青海湖没有太多的成见,虽然这些年流行的是未经开发的原始风味的荒野之地,但我记得有一年在新疆,是成名足有千年之久的赛里木湖比新锐喀纳斯给了我更多的感动。何况选择在七月来青海,为的是一个无法抗拒的理由:盛开的油菜花。
果然那美丽的花田从我们的旅程开始到结束无时无刻都陪伴在身边,哪怕是在长途车里,拐过一个山坳,就常常会有突然展现在眼前的美景。长方形的或小或大的金黄色,铺满了整片山坡,蓝天下,只能感受到它如火的奔放,那实在是比任何知名的景点都要令我心动的景色。
而青海湖边,那绵延数公里长的油菜花田也确实名不虚传,如同一条阳光织就的彩带,抢尽了身后那片湛蓝色湖水的风头。距离青海湖还很远,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们,到后来,才有一道深蓝,在远处缓缓地出现,安静而且平和,抵消了大片金黄给视觉带来的疲劳感。
司机在湖畔的一大片花田旁边停下了车,告诉我们可以进去照相,果然,路边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汽车,很多游客正在花丛里摆着各种姿势,大声叫嚷让同伴抓紧时间拍照。公路距离湖岸边至少还有一两千米远,这么长的距离里面你只能看到一种颜色,那就是油菜花的金黄。这里绝对是摄影的天堂,只要付两元钱,你就可以穿过阻拦着你的这道铁丝网,进入怒放的花丛中,和那灿烂的色彩来个亲密接触。我们交了钱,沿着田埂走进田地里,却惊讶的看到,很多人根本不走田埂,而是在田里横冲直撞,踩倒了大片大片的作物,也丝毫不觉得不好意思,也许他们心想:我是付了钱的,于是理直气壮的用文明的皮鞋把那些活生生的花朵碾碎在脚下。半米多长的花梗横倒在田里,形成一条条人为的新路,后来者便又沿着这新路继续前进、继续拓展。
也许根本没有人在乎这回事,因为农民靠卖票赚回的钱肯定远远超过这一点损失,但是我实在无法对这一切视而不见,耳边的喧闹声也在提醒着我,这里只是一个热闹的大公园,人们来了,嬉笑着吵嚷着,留完了影,又走了,这花田只不过是昂贵的布景。人们真的看到它的美了吗?
忽然,周围的喧闹声逐渐远去了,原来,比我们先来的一群群游客都先后离开了。在那短暂的一瞬,我们听到了蜜蜂的嗡鸣,听到了风声,也嗅到了缕缕随风而来的淡淡花香。从来不知道,油菜花也有着这样的香气,大概只有如此亲近它才能闻到。从近处看它,它显得更加微不足道,小小的花朵,在风里微微颤抖着,好像连一只蜜蜂的重量都禁不住似的。其实,我们又何必非要亲近它呢?我开始觉得后悔、感到愧疚,它的香气和它随风而动的娇柔身姿,从来就无需人们欣赏。它们所看重的,只是作为一个整体,成片成片的花儿一起,在山坡上、在田野里涂抹大手笔的画卷;在旅途中,给疲乏的旅人带来柳暗花明般的惊喜。
可惜,这片花田永远也得不到安宁,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身边已经又充斥着新的游客的喊叫声。也许,该静下来,向远方眺望,看看那湛蓝、深邃的湖水,让她给我清凉和平静吧。
在青海湖的环湖公路上行驶,我心里一直装着一个疑问。原来以为公路距离湖边很近,但实际上还有数公里之遥,有的时候,甚至连湖的影子也看不到,即使能看到,也是在远处露出的一抹深蓝或者浅蓝。而公路和湖之间,有时是种满油菜花的田野,更多时候,是牧场,连绵起伏的草原。唯一不变的陪伴着我们的,是离公路不远处的铁丝网,绵延不绝,一路上,除了每人花两元钱进去拍照的一处花田以外,还没有看到第二个缺口。难道说,青海湖并不接纳人们的亲密接触吗?
果然,向司机询问后证实了我的想法,人们只能通过收取的门票的景点进入景区,真正来到青海湖边,其他地方都是有铁丝网围着的。像我们前面要去的151青海湖宾馆,就是正儿八经的景区了,门票就是每人五十大元。除了叹息,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这青海湖有多大?单说这环湖公路就是360多公里长,这道360公里长的铁丝网,简直让人不敢想象。而这偌大的青海湖,就这样被浓缩成了一个小小的景区,让所有的游人都被圈在一小块岸边,瞧,这就是青海湖,所有人都从同一个角度看它,不论晨昏,不论春夏秋冬。青海湖,我真想为你大哭一场!
"http://sn2files.storage.live.com/y1p3bcPJeJir5j4940tP59Zu05AOQVoDAtwpYftwYM5mM-xaYkReoGhc5H6PbEziEj70gC60te4D0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