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君老师
魏君老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54
  • 关注人气:2,2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败咨询对谈的反思

(2011-03-20 14:18:00)
标签:

咨询

对谈

当事人中心

来访者

目标

健康

分类: 资源取向咨询

来访者:你好专家!

咨询师:你好!

来访者:请问你一个问题吧?

咨询师:你说。

来访者:为什么我晚上就不知道瞌睡呀?

咨询师:嗯,你想要什么?

来访者:这是啥原因?

咨询师:我知道你在问原因,我想这个问题你已经问过自己无数次了,仍然没有解,对吗?那我们换个思路怎样?我的问题是:晚上,你想要什么?

来访者:瞌睡呀。

咨询师:嗯,如果不知道原因,能让你瞌睡,你愿意吗?

来访者:有时候啥也不想就是不睡呀。

咨询师:你愿意吗?还是你不相信?

来访者:不是呀,我相信你呀。

咨询师:嗯,那就回答我吧。如果不知道原因,能让你瞌睡,你愿意吗?

来访者:我想这是不是我的大脑熬坏了呀?

咨询师:如果不知道原因,能让你瞌睡,你愿意吗?

来访者:我也不知道咋说呢,反正就是睡不着。

咨询师:如果不知道原因,能让你瞌睡,你愿意吗?

来访者:以前是有压力,现在也没啥压力呀。

咨询师:如果不知道原因,能让你瞌睡,你愿意吗?

来访者:哎呀,也许是心里有啥事放不下。

咨询师:我问了五遍了,你一直自说自话,对吗?

来访者:我不知道咋回答你呀。

咨询师:那现在想想。

来访者:心里有事放不下,才失眠的。

咨询师:嗯,能和我对话吗?

来访者:有时心里啥也没想还是睡不着。

咨询师:你这样想或这样说,有解吗?你始终向后看,在找不瞌睡的原因,却不向前看,不看看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我想你要的是睡眠,我想知道的是你愿不愿意让自己有个好的睡眠,好找寻帮助你睡眠的方法,你一直没回答我。

来访者:没呀。

咨询师:那你回头看看记录。

来访者:我不知道回答啥呀,你太保守啦,专家。

咨询师:原来你是把我看成是专家,对我有期待,认为我知道原因。

来访者:因为我在甘肃,离你可远呀。

咨询师:我们能否停一下,告诉我,如果不知道原因,能让你瞌睡,你愿意吗?

来访者:好,我不知道咋说。那你忙吧,真失望!

咨询师:是的,你的确很失望,好吧。

……

这很显然是一次交错的沟通,来访者始终在儿童自我状态里,期望把咨询师推到父母自我状态里对话,咨询师始终在成人自我状态里,希望把来访者拉到成人自我状态里对话,这两个期望方向是交错的,因此导致对话无法进行。

作为咨询师或许应该先舍己从人,建立起谈话的关系,暂时让自己处在父母自我状态里跟来访者交流,然后再把来访者转到成人自我状态里进行交流。比如:首先,咨询师暂处“专家”地位,跟来访者探讨原因;然后,转变来访者的自我状态,“知道了这些原因,对你会有什么帮助呢?”;最后,两个人在成人自我状态里,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最终把问题解决。要知道,这是个理想状态,结果不取决于咨询师怎么想,关键是来访者怎么选择。要记住的是,对于交谈双方来说,你不一定适合对方,对方也不一定适合你,对方有选择,你也是有选择。

就理论而言,为了促使当事人的改变,咨询师要具备各种能力,这要求咨询师更加灵活,必须向结果负责任。但在咨询的实际工作中,你会发现这是咨询师的想当然,是咨询师给自己的赋权或压力。首先,咨访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当事人,不是咨询师。其次,改变是当事人的意愿,咨询师必须以当事人为中心,满足当事人的意愿,否则,咨询师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逼迫当事人改变。再则,当事人会有三种类别,抱怨者、尝试者和来访者,除了“来访者”会全身心投入,去改变自己,为自己负起责任,其他两类人都是试图把咨询师纳到自己的体系来进行工作,当事人过去没有成功过,这种方式也必定失败。所以,咨询师要想帮助当事人,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就得做点和当事人不一样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