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者
(2010-03-21 10:26:02)
标签:
健康 |
分类: 自我心理界线 |
回避者:对好事说“不”的人。
起居室里瞬间变得非常安静。在麦克家一起查经聚会6个月后,查经班的成员顿时变得比以往更为亲近。今天晚上五对夫妇开始分享他们生活中的一些挣扎,而不是“我们来为莎拉姨妈祷告”一些平常的例行代祷。泪眼婆娑中,大家互相真诚支持,不再只是善意的劝导罢了。除了女主人拉杰以外,每个人都轮流发言。
拉杰是这查经班成型的动力,当初就是她和她的丈夫麦克发起并开放自己的家,邀请一些夫妇来一起查考《圣经》。可是,拉杰一直忙于领导的角色,只顾引发大家敞开心门,自己不曾与大家分享她的挣扎,也一再回避这种机会。今晚,大家都等待着。
只见拉杰清一清喉咙,看一看大家,最后说:“听完你们的问题以后,神启示我说,我自己的挣扎和你们的比较起来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我不应该自私地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了。今晚,就谈到这里为止吧!……你们,谁要吃些点心呢?”
没有人回答。然而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明显地写着“失望”两字。拉杰再次错失一次可以让别人,像她爱他们一样,去爱她的机会了。
这种自我界线问题叫做回避:对好事说“不”。这种人不能向别人求救,不能确认自己的需要,不能让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回避者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往往撤退下来;不愿向别人求助。
为什么回避是一种自我界线问题呢?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我界线的困惑,认为自我界线是一道墙。事实上,自我界线应该可以“呼吸”,像篱笆一样,有个门,可以让好的进来,把坏的挡在外面。把自我界线当作高墙的人,不管好坏,一律挡在门外,没有人碰得着他们。
回避者那些密不透风的自我界线完全没有弹性。他们以为自己所遭遇的问题或那些其实是合理的渴望,都是不好的、有破坏性,或会使他们羞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