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爱如茶__亲子篇

(2010-01-18 12:53:41)
标签:

家庭

教育

父爱

父母和孩子

亲子

育儿

分类: 亲子教养心理

——一个职业中学生的心灵故事

   我和父亲的变化是从我上了高中后开始慢慢改变的,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坏。我和他流着相同的血液,我的骨子里有着和他一样的傲气与倔强。即使自己错了也不会轻易低头。我很叛逆,讨厌被束缚。骨子里的不安分让我开始和他唱反调。学校里,大错小错不断。在老师同学眼里也是个问题学生。和同学打架,顶撞老师,俨然一个没教养的坏孩子。父亲说:“你是个女孩子,要文文静静的。” 我偏大大咧咧。父亲又说:“你穿着要本分稳重。”我偏偏穿的不伦不类……他对我恨铁不成钢,恨极了,就对我一顿劈头盖脸。面对他的拳打脚踢我从不喊一声,只是用仇恨的目光看着他。我恨他,但又离不开他的视线。我开始很晚回家,整天在外面疯。看着他从失望的眼神变成麻木,我有了一种报复的快感……    

这种僵持状态持续了两年,对爸爸的重新认识还是去年的深夜……

   因为口渴,夜里起来喝水。发现他房间里还亮着灯。走进去看,看见他正抱着相片集在看,小心翼翼,好像在偷看什么宝物,翻翻停停,脸上泛出笑意,显得那么温柔、幸福而甜蜜。我心里突然莫名的感动。因为我知道,这本相册记录了我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他发现我站在门口,唤我坐到他身边,笑着说:“你看,你小时候就这么调皮,上窜下跳的。别的小孩一跌倒就哭,可你跌倒了从来不会哭,从小就这么坚强。我一直很小心的爱护你,希望给你最好的一切,希望你长大能有出息。但我没能给你一个完整的家庭。我一直按照我认为对的方式教育你,以为给你最好的物质生活你就会开心,却很少和你沟通。我只考虑我的感受,没发现你已经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现在的你和我真的很像,倔强不肯低头,现在我只希望你能够理解我,也原谅我。”

    我猛然醒悟,自己一直在犯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啊!如果不是碰巧看见他在翻看我的相片,如果不是他的那番让我醒悟的话,也许我还会一直执迷不悟地错下去。总以为他是刻意的和我过不去,总以为是他找理由来数落我的不是。而我也不曾站在他的立场想过他的感受,我自私地认为我长大了,有思想,有主见,只要我按照自己意愿去做就是对的。但现在,我终于知道自己的无知深深地伤害了他!他是爱我的,而我却让他失望!突然发现父亲的头发白了好多,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许多,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我的眼泪不停地流。原来我犯的错误是这么的愚蠢!爸爸一直爱着我,只是方式不对,他的爱强硬而又坚忍。我轻轻地抱着他小声地说:“爸爸,相信我,我不会再让你失望。”

    从那时起,我会经常把发生在学校里的一些趣事讲给爸爸听,也会心平气和的阐述和爸爸不同的观点。渐渐的,欢声笑语取代了刺耳的吵架声。现在,我们的关系已经融洽了许多。骨子里的叛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地消逝。在学校里我也努力地改变自己,让老师同学重新认识自己。因为自己的努力,也有了回报。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越野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当我把100元的奖学金放在爸爸的眼前时,他的眼眶湿润了。

现在的我正在努力地改变,我会记住自己说过的话,努力地去实现。因为我知道不久的将来,我的父亲将因为我而骄傲自豪

 

2006年的点评:

人类的成长过程是普遍性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内在要求独立,要求有成长的空间,往往是通过挑战父母权威为标志,孩子做出一些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事,是成长的需要。作为父母和孩子要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

在家庭中是关系至上的,良好的关系才能促使孩子健康(生理和心理)成长。关系是当事人双方在互动过程中共同建立的,这需要智慧、理解和宽容。处事不够宽容,非要就事分出个胜负时,往往以牺牲亲情为代价。成长是需要代价的,但如果牺牲的是亲情,你就要衡量是否划算了。

其实,父母是我们成长的资源,我们接受不接受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通过体察、经验你可以证实,如果能理解你从父母身上学到的生存姿态,你会成长的更快、更顺。文章中父亲和孩子拥有这样的智慧,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2010年的点评:

重读这篇文章,脑海里蹦出:没有人不愿意改变,也没有人愿意被改变。改变说到底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是得自己去负责任的。上文中,父亲的改变是自发的,孩子的改变也是自发的,而且父亲的改变引发了孩子的改变(不管是敌对的,还是成长的。)读来令我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

作为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始终站在孩子一边,共同去帮助孩子面对成长的问题或困难,李子勋的“陪孩子长大”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念,这就要求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去陪伴和等待,而不是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评判官,对其指手画脚,更不能在孩子违背了自己的心愿时,对其大打出手。上文中孩子的敌对情绪和行为告诉父母这样做的后果。

陪孩子长大的态度包括: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氛围和环境,让孩子自己成长。很多父母不放心,也不允许孩子犯错误,所以就严加管教,其结果父母和孩子成了对立关系,父母成了孩子成长的最大障碍。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就不犯错误了吗?只会让孩子害怕发错误,做事更加紧张和担心,结果更容易犯错,以致于逃避不去做事,因为不做就不犯错了,最终停滞不前,不成长或不长大。父母不放心,这是父母自己的事,通过让孩子不犯错来让自己放心,是让孩子来满足自己,是捆绑或控制孩子的行为,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有的父母不理解这一点,认为:这没错啊,这是为了孩子好。有为孩子好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解决自己担心的问题,而且是让孩子来解决。建议父母分清与孩子的“界限”,用“因果关系”促进孩子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