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战应对“小儿急性喉炎”

(2009-12-01 07:10:27)
标签:

健康

小儿急性喉炎

狗子

杂谈

分类: 爸妈笔记

    说实话,我以前听说过扁桃体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等,但从来没听说过喉炎。因此,这次的应对非常狼狈,好在有惊无险,安全过关。自然也有些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借鉴。不过,得喉炎的小朋友应该是很难过的,希望大家的宝贝都远离此病。

 

    喉炎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是“犬吠”状咳嗽,就是咳嗽的声音听起来有点象狗叫——单凭这一点,就觉得很可怕了吧。另一特点是起病急,病程进展非常快。

 

    狗狗生病那一天,早上起床精神头还很好,上午我摸着觉得有点小烧,但看他玩得还挺起劲,也没太在意。下午便烧得高些,到晚上就出现了“犬吠”状的咳嗽和39℃以上的高烧。可惜我和孩子爹谁也不知道这种怪异的咳嗽声到底意味着什么,只向肺炎方向求证。查遍了家里的医书,又觉得不象是肺炎,便犯了难。我家里还备了听诊器,我煞有介事地拿着听诊事在我们仨身上听了半天,得出结论:好象没什么不一样。狗子爹嘲笑我:当医生要这么容易,狗都能当。

 

    在吃不吃退烧药这点,我俩的观点几乎一致:能不吃就不吃。那么,去不去医院?当时已是夜里十二点多,我们最终决定,与其大冷天半夜跑到医院去求助于急诊室的全科医生,不如大家都好好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再去看儿科大夫。不过,我当机立断,立刻说服狗子爹即使不去医院,也要马上吃抗生素。事后证明,这一决定是英明的。

 

    降温天气的医院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儿科。到处是人,到处是哭声,医生处于重重包围中,难得能说上三句话,而要冲破这重重包围,还需要在拥挤的走廊和大厅里忍受几个小时。没有人真的按号排队,长时间处于这种嘈杂而混乱的环境中,如果我是医生也很难能对患者摆出好脸。出了医院后,狗子爹说:再也不来医院了。

 

    还好,医生确定狗狗目前没有肺炎症兆,只是喉头发炎,但血相非常高,白血球有15万,超出了50%。她问我们要不要输液,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又和孩子爹对视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不输!”于是就开了点药回家了。

 

    虽然喉炎听起来不太严重,但看狗狗的情形,也很痛苦。首先,喉咙发炎导致声音嘶哑,狗狗在前一周的时间内几乎不能正常说话。经常可以看到他很努力地要喊“妈妈”,但几乎听不到声音。因为咽喉肿痛,食欲也不佳,下咽食物也很困难,狗狗一度连睡前的奶都拒绝了,可见其难过程度。另外,也会影响呼吸,尤其是睡觉时,因此他生病期间大部分以趴在我身上、而我半靠在枕头上睡觉的。不过,喉炎也有其危险的一面,就是当喉头严重红肿时,会堵塞呼吸道,从而造成患者窒息。恰巧,我昨天从书上看到一个类似的例子,患喉炎的小孩子突然间就不能呼吸了,叫了急救车,到医院还进行了气管插管手术才抢救过来。所以,对于喉炎患者,还是要严密监视才好。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狗狗这次生病前前后后耗时两个星期,是自出生以后最受折磨的一次经历了。护理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按时吃药,大量喝水(别提为了让他喝水想了多少招了),然后大量睡觉(每天下午几乎要睡四个小时)。不过,喉咙发炎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尽量少让孩子哭。这可非常不容易,小孩子一不舒服就爱哭哭涕涕的,所以狗狗病愈后变得娇气了不少。

   

    为什么会突然得急性喉炎?事后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总结了几点可能。第一,狗狗在生病的前一周,有点轻微地流鼻涕。本着“大病不吊水、小病不吃药”的原则,我只请老师给他多喝水,再加了几件衣服,没有采取更多措施。第二,狗狗生病前一日,是幼儿园举办“万圣节游园会”,狗狗头一次参加这种大型活动,有点兴奋,因此可能也累着了点。第三,万圣节一个重点项目,是挨家挨户讨糖吃。我此前很少给狗狗吃糖,但这一天,别的小朋友都吃,感觉不让他吃会使他扫兴,因此也允许了。没想到小伙子一下子吃了一个大棒棒糖一块奶糖一块水果糖,他又不太爱喝水,大概糖分大量地留在了喉咙处,给本来已侵入呼吸道的细菌提供了大量繁殖的优良环境。

 

    鉴于如上分析,我制订了以下几条原则,以防止再出现同类情况。

    一、如果已有轻微感冒症状,就不让他再参加容易兴奋或劳累的活动——这条对小孩子有点残忍哦!

    二、仍坚持不吃糖政策,如果要吃,每天不超过一块——这对以讨好儿子为乐趣的狗子爹来说有点难哦!

    三、继续培养狗狗喝水的习惯,不论是否生病,用白天水大量冲呼吸道和消化道仍是预防生病最有效的办法——这是给当妈的挑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爹娘有分工
后一篇:幼儿园来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