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18米的《三大动力国之重器》主题壁画亮相哈尔滨地铁3号线进乡街站

为弘扬传承哈尔滨老工业基地的担当作为和奉献精神,日前,长 18 米,高 3.25 米的《三大动力 国之重器》主题壁画亮相哈尔滨地铁 3 号线进乡街站。
上世纪 50 年代," 三大动力 " 有着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和哈尔滨汽轮机厂 3 个国家大型工业装备企业,合并后组建为现在的哈尔滨电站集团,是黑龙江作为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代表企业。昔日的 " 三大动力 " 为国铸重器,在新中国建设时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为哈尔滨这座英雄的城市带来了无限荣耀。
为展现三大动力昔日辉煌,《三大动力 国之重器》地铁壁画由深圳广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策划监制刘继满,该作品学术主持、主创孙国辉、霍炬等,创作团队 15 人,创意绘制概念设计稿、效果图近 50 余张,反复修改长 18 米,高 3.25 米的设计图纸 20 多次,制作两个月,抛光拉丝近 10 天,现场施工 15 天,才胜利安装完成。
作品还原了三大动力的历史,用怀旧的老工业基地历史图片,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生产车间原貌,再现了当年为共和国建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情怀与荣耀的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的火花碰撞,使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在钢铁和冰冷的机器中绽放,更激励着当代更多的大国工匠,弘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精神,传承历史,走向未来。
哈尔滨学院高度重视并成立了 " 地铁壁画与城市精神 " 项目组,校党委书记冯延平、校长于成学亲自指导,副校长宋国利带领科技处具体落实,由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孙国辉主要负责,圆满完成了此次《三大动力 国之重器》课题任务。
为了能够呈现出更好的创意,项目组经常进行 " 头脑风暴 ",工作到深夜成为常事。几易其稿拿出了十几个构图,互相征求意见,并从主题表现和材料选择使用等角度进行研讨,一遍一遍地反复修改,力争达到极致。可以说,每一组设计稿都浸透着团队成员辛勤的汗水。
整幅壁画以电机、锅炉、汽轮三个领域的大型机器为主体,以三个厂区的老厂房建筑为背景,展示哈尔滨重工业制造中名、优、特重量级的锅炉、叶轮、转子及制造业典型构件,以吊车、龙门架等设备和纪念徽章为链接,展现三大动力的雄伟与辉煌。作品设计构思巧妙,以场景衬托现场工作的人物,以人物又烘托出机器元件设备的巨大和宏伟。
《三大动力 国之重器》采用不锈钢材质,拉丝工艺与工业题材壁画完美契合,使其极具工业特色飞速发展的现代感。壁画制作注重细节,采用无缝锻造打磨抛光的技术,虽然焊点无数但在表面几乎看不到焊点,工艺堪称一绝。作品右下方大锅炉呈双曲拱形的高难度制作,是大国工匠精神的至高体现,是一幅极具欣赏价值,制作精良、工艺绝妙的壁画佳作。
《三大动力 国之重器》大型工业题材壁画安装完成后,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观赏拍照,已成为哈尔滨新晋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