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

标签:
文化 |
|
本书收入徐皓峰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间完成的三个短篇新作:《师父》《国士》《刀背藏身》。 《师父》已获《人民文学》杂志短篇金奖。 另外三篇小说《倭寇的踪迹》《柳白猿别传》《民国刺客柳白猿》创作于2003至2005年,已由作者改编成电影作品。 十年武侠短篇创作的轨迹和变化已经呈现在这里了。
武侠小说是中国很长的一条脉,从司马迁的《刺客列传》,到明清的志怪小说,到金庸古龙。司马迁写的为什么档次高,它写失败。以前诸如还珠楼主这样的大家,武侠小说都是写现实生活。徐皓峰的武侠小说,一个是写失败,一个是写当代。把武侠小说移植到当代生活里,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他的解决之道是,描写上简化武功招式,更多是集中在两个人为什么要出手,加大了人物的心理,重点放在了练武人的心态上。以前的武侠小说,写的抗争是一个是非,朝廷坏、武侠对。但是现实生活是更复杂的问题,它很多不是好坏,而是一个无奈。 |
试读 |
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 ——徐皓峰《刀背藏身》自序 《刀背藏身》内容摘录: 郑山傲追根问底的武痴本色,令陈识越教越多,远超过耿良辰所学。咏春只有三套拳,在他师父一代,吸收了清朝水兵用的八斩刀,在狭隘船面上作战,敌我双方都无躲避余地,八斩刀是一击必杀的攻击型刀技。 在他这一代,吸收了江西镖师用的日月乾坤刀。走镖路上遇土匪,要以和为贵,一旦动手,让其“劳而无功,自愧而退”为上策。日月乾坤刀是最擅防守的刀,在一根齐胸长棍的两头安刀,一把略长一把略短。对敌时,两手握棍子中部,左右轮番扇出。 手握部位装有月牙形护手,月牙尖冲外。如果敌人兵器突破了两头的刀,攻到近身时,仍可用月牙对拼。 北上时,将刀拆散后装箱携带。唉,为郑山傲装上的刀。每每看郑山傲练得津津有味,想起北上时的豪情,陈识会一阵恍惚:这事似乎郑山傲成了最大获益者。 唉,越执着,越会为人所夺——这是咏春的交手口诀,也是人事规律。 电影《一代宗师》精彩台词: 1、刀为什么有鞘,不是为了杀,而是为了藏。 2、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 3、为什么武术叫功夫?功夫其实就是时间。 4、过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 5、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 6、练武之人,轻生死,重离别 7、都说人生无悔,那是赌气的话,如果真无悔,该多无趣啊。 8、 9、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10、郎心自有一双脚,隔山隔水有来期。 11、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12、武学再高高不过天,资质再厚厚不过地。 13、所谓的大时代,不过就是一个选择,或去或留。 |
|
刀尖上的疾徐,尽在刀背的暗影中。徐皓峰武侠小说的每一个句子,就像长短兵器,在读者的思维习惯中,下一帧画面应当出现的是长矛,他却能用一把锋利的短剑出奇制胜。 ——编辑推荐 摈弃了从前的小说那种野史式的写作,将道听途说与民间演义一一考辨,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稽考与辨正相结合的叙述正是本书引发读者兴味之处。既有野叟村言的乐趣又有正史的庄严。
|
|
凭借武侠小说的叙事形式,以电影剪辑式的明快节奏,完成了对1933年中国社会片段的文学想象。小说通过人物生存困境叩问中国文化,涵纳丰盈的社会历史质素,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文学建构能力,也赋予了武侠叙事复杂的现代精神向度和良好的文学品质。 ——《人民文学》杂志短篇金奖颁奖词 |
|
|
|
目录、前言、序、后记 |
目录
001
001
051
089
131
177
201
229
236
自序 他拿出武侠小说初稿。写完还不知什么时候,夫人已忘忧,陪他聊天了。晚于他写武侠的还珠楼主、宫白羽、王度庐,都有这样的夫人------如果是武侠作家的命定福利,要赞老天了。 我童年住的那条京城胡同,仅一户无文化人家,安稳低调。七十年代末,他家儿子娶妻,在胡同空地摆的酒席,客人都是外来人,席间不知何故,突然群起对骂。 这场全无顾忌的粗口,震撼胡同居民,觉得天地将变。民间传统,没文化的人要学文人作派,杜月笙是一例。“谁学谁”的关系逆转,便换了人间。 八十年代初,小学中学里,一个男老师培养学生骨干的模式,是将这个学生带到家里,给半杯啤酒,粗口频发地聊天。学生不反感,反觉亲近,从此合心合德。 港台武侠小说袭来时,有古人细节,似乎是份文明------多数人只是看看其中的色情。那年暑假,有同学给我送来四册武侠小说,要求一日看完,他再转送别的同学。他热衷公益,冒雨而来冒雨而去。 现今的我,到了忘记大多数中小学同学名字的年纪,写着武侠小说。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
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