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文学名著中的湿地描写

(2012-06-05 13:04:57)
标签:

文化

那些文学名著中的湿地描写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近日,翻阅中外文学名著。记者发现不同的作家对湿地的描写都各有特色,比如像长篇小说《雁飞塞北》,短篇小说《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雁翎队》、《草地》、《三人行》,电影《千万不要忘记》、《飞来的仙鹤》、《鹤童》,诗歌《青纱帐甘蔗林》等等均有各种形态的描写,记者从众多名篇在此选摘部分给读者朋友,与读者朋友共同赏析文学的湿地。
     最早的描写源自《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选自《诗经·蒹葭》

赏析: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和意想。这应该是能够查到的最早对描写湿地的诗歌。写出大自然没有湿地就没有水的状态。

    外国名著中的诗意与悲怆

我向他点点头,沿着烟雾茫茫的河边回家去了。我还没有走得两俄里,在我的周围,在广阔而濡湿的草地上,在前面那些发绿的小丘上,从树林到树林,在后面漫长的尘埃道上,在闪闪发亮的染红的灌木丛上,在薄雾底下隐隐地发蓝的河面上———都流注了清新如燃的晨光,起初是鲜红的,后来是大红的、金黄色的……一切都蠢动了,觉醒了,歌唱了,喧哗了,说话了。到处都有大滴的露珠像辉煌的金刚石一般发出红光;清澄而明朗的、仿佛也被早晨的凉气冲洗过的钟声迎面传来,忽然一群休息过的马由那些熟悉的孩子们赶着,从我旁边疾驰过去……
                          ———(俄国)屠格涅夫《白净草原》

    赏析:屠格涅夫笔下的俄罗斯草原充满画面感和生命的朝气,湿地之水,水之湿地,草长木生、溪流纵横是湿地文学的经典。

    一个巨大的褐色气泡在她前面鼓了起来,发出嘭然巨响。那么突然,那么迅速,离李莎又是那么近,使她连叫喊都来不及,本能地使劲朝旁边一躲。总共只朝旁边迈了一步,可是脚下立刻失去支柱,悬空摇晃着,泥泞立刻像一把软钳子似地夹住胯股。早已积聚在心里的恐惧霎时间全部爆发出来,引起心头一阵尖锐的疼痛。李莎使劲站稳脚跟,想重新找到那条狭径,她把全部重量倚在树枝上。可是枯干的树枝啪的一声折裂了,于是李莎脸朝下,跌倒在冰冷而浓稠的泥浆里。
  下面没有坚实的泥土。双足缓慢地、非常缓慢地陷入泥浆,两手胡乱地抓挠着泥浆,李莎喘息着在浓稠的泥浆里蠕动。而那条窄径就在她身旁,离她只有一步,或者只有半步,可是她再也不能跨出这半步了。
  朝阳冉冉升起在树梢上空,阳光照耀着泥沼。李莎最后一次看见阳光———温暖而又光辉夺目。
———选自(前苏联) 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赏析:女兵去报信掉入泥沼,真实而生动的画面,残酷的文笔,再现了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写了湿地:水、生命和战争的矛盾。这是全世界读者熟悉的经典场面,悲怆而苍凉。

       语文课本上的经典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孙犁小说《荷花淀》
 
    赏析:河北的湿地被称作淀,人与湿地,息息相关,雁翎队、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战斗的是水乡泽国白洋淀,而孙犁小说中所写的荷花淀是我们熟悉的典型河北湿地。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看不清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有几粒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撮撮浪花。
                          ———选自王愿坚小说《七根火柴》

    赏析:对草地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草地变幻莫测的“怪”气候以及沉浸在雨雾中的荒凉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反映红军草地行军的艰辛。
 
     黑土作家笔下的荒原

那是一片死寂的无边的大泽,积年累月覆盖着枯枝、败叶、有毒的藻类。暗褐色的凝滞的水面,呈现着虚伪的平静。水面下淤泥的深渊,沤烂了熊的骨骸、猎人的枪、垦荒队的拖拉机……它在百里之内散发着死亡的气息。人们叫它“鬼沼”。
我到北大荒后,听了许多关于“鬼沼”的传说: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的深夜,荒原在静谧的黑暗中沉睡的时候,可以看见那里有绿荧荧的忽闪的“鬼火”飘动,可以听到当年被“鬼沼”吞陷的熊的巨吼、猎人求救的枪声和其他不幸遇难者们绝望悲惨的哀呼……
                 ———选自梁晓声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赏析:黑土作家梁晓声笔下的北大荒湿地,是荒蛮的,有待探索的神秘世界,被知青用青春和生命征服了。

    远去的芦荡、洪湖
1、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选自京剧《沙家浜》

    赏析:熟悉的唱腔唱的是江南常熟一带的湿地,那里叫芦荡,因为《沙家浜》的原名叫《芦荡火种》,看了资料才知道沙家浜的芦荡是江南湿地。这几句经典唱词唱出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赞美了祖国的湖光山色,洋溢着诗情画意。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

    四处野鸭和菱藕
秋收满帆稻谷香
人人都说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鱼米乡
                  ———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
赏析:湿地是生命之源,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洪湖两岸,曾经碧天秀水芦荻江鸥,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当洪湖因干旱而龟裂,再读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更能体会湿地在人与自然诗意地栖居的重要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