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座城市的时光雕刻。再游哈尔滨道外老院子


标签:
转载 |
朋友的女儿是学习影视编导的,在我的博客上看到哈尔滨道外中华巴洛克老院子的文图触动很大,想要做一期有关哈尔滨道外老院子故事的纪录片,约我去道外带个路。国庆假期的最后一个午后,我与他们父女二人,来到了久违的道外老街。
在此之前,一起交流过对道外老街老院子的感受。尽管我已经来过六、七次,也曾逐条街道地走过拍过,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仅仅是体味着老街老院老房子的沧桑之美,感受着这里古朴的民情与民风,对于深层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东西没有深入的挖掘过,只是停留在浮浅的拍摄表现与自我的感受上。
这次到道外老院,既是向导与陪同,又是一次对老街的重新审视,更是一次让心走近这座城市时光雕刻岁月的历程。每次在道外的老院子里穿行,心情都很复杂。在那些斑驳的印迹中,我边读边想象着岁月的刀是怎么样把那木质刻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沟痕,把那铁钉磨得光滑铁皮锈得掉渣,把那墙砖的边缘风干成圆润。我也曾试着走近这里的人们,那些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孩子们的乐观让我感动。但我知道,我仍无法真正地走进他们的生活,我喜欢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却无法深悟他们的痛苦,甚至逃避着对他们生活困惑的追寻。
朋友是著名的作家、诗人。他说老街老院是城市历史的背景,重要的是这里的人文,这里的人们经过的那些历史,发生的那些故事。在老院子里,他像是遇到了老街坊似的一直在与老院子里的人们谈天,女孩儿在仔细地听认真的记,我是边谈边听边拍。最让人感动的是,道外老院子里人们很少拒绝陌生人的闯入,你一个笑脸,一声问候,就会赢得他们对你的信任。在这里,你可以像这个院子里的主人样的随意的上下楼,在走廊里走来串去,如果你提出想进屋里看看,他们一般都不会拒绝的。
与他们攀谈,特别是那些上了些岁数的人,一张口都会告诉你他(她)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四十年,甚至五、六十年,他们会讲这里的好多故事,也会说生活的很多不便,但始终都是平常的心态而并不怨天忧人,这是很让我感动的地方。对面他们,我在想如果我与他们换个位该是什么样的心态,我一定无法带着这样的安然。每次去道外老院,感受他们热爱生活的气息,看到他们沉重生活中的笑脸,我的心都有一种被洗礼过的感觉,痛并快乐着。
在南二道街的一个院落里,有位老兄告诉我们:市长前段时间来看望过他们,说是他们住的那片老房子马上要搬迁了,这里拆了后将要开辟成一个广场,与老街旧地翻建的中华巴洛克街区和院落形成完整的一体,成为道外风情老街参观游历的中心。尽管这些老建筑、老房子非常的珍贵,但是有选择地保留与修建,逐渐地达到既可以让百姓改变居住条件,又可以让历史的遗迹留存起来,也许,这是对老城老街改造的最好结果吧。
走在这里,有着太多的复杂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庆幸的我有相机,它可以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受。
04、你看那门的斑驳
05、你看这曾经辉煌过的雕刻
06、你看这铁门上的铁钉帽全部被磨平甚至磨没了
07、为找这条小巷我事先查了曾经记录下来的门牌号,但我们在这两条街上整整转了一圈也没找到。最后,发现那样一个不起眼的门,旁边是记下的门牌号我们都不曾发现。像不像江南的小巷?小巷不到一米宽,并肩只能走两个瘦人,穿过有二三十米的小巷,里面还有居住的人家。
08、又是一条差不多的小巷,你看这砖墙,该是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
09、这应该是哈尔滨最窄的一条巷子了。上面的小院子是巷子间住的人家,我们走了进去,门是敞着的,但没看到一个人,这真叫门不闭户。
二、感觉阳光。
10、我最喜欢看老院子里的绿色植物。阳光下的它们,那么的耀眼,那样的生机。
11、不管这地板多么的陈旧,多么的不平,可这里的绿意与生机成了这条小道最美的风景。
12、每一点红,每一点绿,每一个生命,都沐浴着阳光。
13、哈勒滨饭庄,不知道它有着怎样的故事?原来它的左面,就是那长长的小巷——南二道街62号。
14、
15、阳光,绿色,红色,与生活。
16、南三道街81号大院--秋天的午后。
17、她在刷鱼缸,她在洗水果。知道倒那桶水得经过三层有些摇晃层楼梯吗》
18、这老俩口是在这里租房住的。老头曾经当过兵,打过仗,从关里来到这里,一住几十年。拆迁后买不起房子就一直租住在这里。
19、这位老兄住在这小房子里近五十年了,他说他家的房照可以看出来这房子有一百六十年了。当年,一个院子四家五百元可以买下来,但他爹一个人每月只挣五十多元,养他们十个孩子还得有两个老人,哪里买得起啊。最终,他的小房花了一百元买下来的。这里明年三月就要搬迁了,这条街他太熟悉了,他从小就帮当组长的母亲在这条街上收个费,通个知什么的。文革期间,他曾经给关在这里的省里的老干部偷送过干粮。
20、在老院子里与他们谈谈天,听听这里的故事,那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
21、这一明一暗的感觉多像这里的生活,有苦也有乐。这里的邻里有点像个大家庭,少有钢筋水泥楼房中的冷漠,但生活环境又有着诸多的困难。矛盾,城市里无处不存在的东西。
22、这棵树奇特地在石头墙间生长着,让人无不感叹。这几个美丽的小姑娘是老院子里住的孩子,她们的童年会给她们留下怎样难忘的记忆?这绿意是他们精心为自己营造的家园。
23、女孩一直默默地与我们走在这老院老街上,看得出,对那斑驳的痕迹和历史的光阴,她投下了很多的关注,对于年轻的他们,这实在是非常的难得。如果她的记录片能在此拍摄,真的希望透过她们的镜头,他们的感悟,再对这条老街、这些老院子,有新的认识与感受。对于热爱自己生活着的城市的人们来说,了解城市厚重的历史,在时光中继续雕刻历史,也是一份神圣的责任。
《悲情城市》
朋友,艾明波,笔名艾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文学创作委员会理事。著有散文集《感悟人生》、《生命的景象》、《你是我窗外的春天》,近百篇文章被《读者》及各种版本的文集收录,有多篇作品收入中学生课外语文读本、“新课标”语文读本及素质教育丛书。博客见http://blog.sina.com.cn/aimingbo001。
女孩儿,艾璟桐,现辽宁师范大学在校学生。六岁起开始在《小雪花》、《北方文学》、《小作家选刊》等报刊,一些作品被收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参加过全国省市各类征文、书法、讲演、记录片比赛,获奖二十多次。2005年高中时出版个人文集《向日葵的呢喃》。
阿邦黑龙江旅游道外与历史景区介绍
道外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