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新赏:读解《英雄》
(2010-10-08 19:24:32)
|
|
|
|
|
|
《英雄》终于揭开面纱。
平心而论,张艺谋已将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发挥到了极致。诗意的画面,飘逸的大侠,精彩的人物,气势磅礴的场面,我觉得,张艺谋对英雄的理解是对中国侠文化的诠释和读解,这不是浪得虚名。“英雄”洋溢着唯美的东方文化精神,影片的主旨也非一般武侠概念的报私仇,重在宣扬传统侠、道、义的武学精神,是关于信仰的故事,并呼唤人道与正义,兼具现实意义。
大漠孤烟,黄沙暴起,一望无垠的塞外戈壁,张艺谋开始了他追逐的武侠梦。无名奉命去见秦王,黑马扬蹄,乌云扑面,缁衣战士,黑旗招展,一个长镜头,无名出场。秦宫殿前几千人肃立,场面极其壮观。还有万里长风中飞逝的两匹孤骑,或者是尘烟起舞,铁甲武士在荒漠上排出巨大的阵式,旌旗恍如残血,带着风沙的震耳吼声,伴和着铁盾金属撞击的敲打,营造了一个令人震动的世界;“残剑飞雪生死相随”,爱恨都到生死不离。影片色彩运用到了极致,很多年以后,你会把故事都忘了,但你会记住那金灿灿的胡杨林,张曼玉、章子怡身着赤色衣裙于林间上下飞舞,浓妆艳抹、分外妖冶,在漫天的黄叶中,有两个红衣女子在翻卷打斗;最妙的是,飞雪杀死如月后,树林瞬间变红,仿佛是被如月的鲜血所染红。
说这部片子的叙事方法像《罗生门》,音乐像《卧虎藏龙》,大场面像《乱》、《勇敢的心》,唯美画面像《东邪西毒》。我觉得,电影就是模仿的艺术,关键在于模仿的巧妙。《英雄》在叙述上对《罗生门》的借鉴,我觉得这恰恰是张艺谋的技高一筹之处,《英雄》的借鉴显得很有技巧,既给人“很艺术”的错觉,又完全放弃了《罗生门》的晦涩。另外,影片中的书馆和棋馆,书法和剑法的融会贯通,侠客名字叫高山、流水,十步一杀源于李白的《侠客行》等象征和隐喻,无不流淌着古代侠文化的精髓。
《英雄》汇集的主创队伍,都是营造“侠世界”的顶尖高手:程小东的动作导演,杜可风的摄影指导,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获奖者谭盾,日本黑泽明《乱》的服装设计和田慧美。这是张艺谋营造成人童话梦境的前提。
但我还觉得不足——原因是看到的宣传太多了。《英雄》就像每一年的春节晚会,毁在媒体的宣传上。另外,影片的故事性不是太强,过多的运用镜语,使之不太符合国人的传统欣赏习惯。由于影片最后进行了大量的删改,这样就使甄子丹和章子怡的角色留下缺憾。电影结尾情节有些生硬,还有对刺秦故事新的诠释几乎是对传统的完全背叛,这样解释“天下”,观众认不认可,还有待商榷。但不管怎样,对于张艺谋,我还是要说:I服了YOU!
申志远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