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话剧未曾落幕

(2007-07-08 17:05:57)
标签:

李叔同

春柳社

100年

话剧

纪念中国话剧百年特别节目
百年话剧未曾落幕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也是哈尔滨话剧院建院50周年,我就给各位看官白话白话中国话剧百年。
1907年春天,李叔同,(照片)就是那个著名的弘一法师,说李叔同你可能不知道,但这首歌你一定听过,(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轻拂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歌就是李叔同写的,他年轻的时候是个文艺青年,在日本东京留学,和一伙好艺术的哥们成立了一个剧社叫“春柳社”,有点象今天的德云社。当时,国内发大水,东京中国青年会为筹款赈灾举办了晚会,春柳社排演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第三幕,当时不允许女学生演戏,李叔同反串的茶花女,一下火了。这是中国话剧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正式演出,距今整整100年了。这场演出标志着中国话剧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欧阳予倩就是在看了李叔同演的话剧《茶花女》后,惊奇地发现戏剧原来还有这样一种不同于传统戏曲的表现办法。
春柳社的发烧友没过瘾,接下来又演出了根据美国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那个著名歌曲(唱)“吗的魅力巴比伦,呕呕呕……”这首黑人歌曲《老人河》就是《黑奴吁天录》里的汤姆大叔唱的,《黑奴吁天录》宣扬了反抗精神,清朝领事馆下令禁演,并将这些留学生遣送回国。后来李叔同和欧阳予倩(照片)都成了开拓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
1953年,鲁迅艺术学院副教授刘相如受党指派筹建哈尔滨话剧院,他将哈尔滨文艺工作团改编为哈尔滨市话剧团,先后演出《曙光照耀莫斯科》《雷雨》《尤得乌斯·伏契克》等中外名剧,1956年,独幕话剧〈家务事〉〈百年大计〉还进京参加首届全国话剧会演,〈家务事〉还被邀请到怀仁堂为毛主席演出。
1957年10月,由黑龙江省话剧团和哈尔滨市话剧团合并成哈尔滨话剧院,到今年正好是50周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哈尔滨话剧院演了400多出话剧,很多原创剧目都已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
我记得,在上个世纪70年代灿烂的正午阳光下,道里区兆麟街60号哈尔滨话剧院门前丁香花盛开,右边有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全部是手绘的话剧海报,那是一种多么温暖的艺术氛围呀!就在那一时刻话剧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艺术的种子。1970年以后的话剧我几乎是全部看过,每次看戏之前都要伫立在话剧院门前,朝圣般地欣赏一会儿海报。那时侯,话剧院的戏单都是木刻的封面,全部是手绘的,真是精美的艺术品,尤其是木刻的“哈尔滨话剧院”几个字,都成为一种艺术品牌了,我爸爸当年就攒了好多他看过的话剧说明书,什么《霓虹灯下的哨兵》《千万不要忘记》《安第斯山的风暴》《艳阳天》《茶花女》《阴谋与爱情》《基度山伯爵》《斯巴达克斯》《死环》《第二次握手》《拳王》《夜幕下的哈尔滨》《人人都来夜总会》等等,他想尽办法,几乎把话剧院演过的戏的戏单都收集全了。(展示戏单)
 从1907年的李叔同开创“春柳社”开始,100年的物换星移,中间也曾经历尽浩劫磨难,但中国话剧的舞台却从未落幕,50年前成立的哈尔滨话剧院,从《千万不要忘记》到《秋天的二人转》,已经演出的400多部中外名剧给了我们关于话剧艺术的最初启蒙和最直观的记忆,哈尔滨的话剧走过火红的年代,经历过坎坷和艰难,在新世纪更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音乐起,以下是朗诵的激情口气)中国话剧迎来百年庆典的伟大时刻,我们不禁想追问,1907年的那个春天,李叔同、欧阳予倩诸人创办春柳社,在东京上演《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时,是否预想到了后来话剧的百年沧桑!(以下开始哈尔滨话剧剧照和片段)
中国话剧是伴随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兴亡而诞生的,伴随着时代的风雨而兴衰沉浮,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100年的话剧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剧目,缔造了无数著名的剧作家,制造了无数的心灵震撼。话剧,就像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无论战火纷飞,无论时局动荡,无论政策变化,无论时代变迁,话剧都始终坚守在舞台上,努力映衬着、还原着生活的本来面目。到了今天,无论电影、电视或其他现代视频技术如何发展,它们都仍然无法替代话剧的魅力,因为话剧的现场感、话剧的真实感、话剧的不可重复性。作为观众,我们在台下可以感受到话剧演员的气息,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也正是这千万份感动才促成了戏剧创作者们的执著和坚守。而作为一门艺术,100年实在是一个太小的年龄,中国话剧的生命还很长很长,作为一个城市的剧院,50年也只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作为观众,我们真诚希望哈尔滨的话剧能永不落幕。


我说了半天,大概说明白了话剧是怎么到中国来得了吧(出示李长麟戏单和画册,照相册介绍)这位是哈尔滨话剧院的著名演员李长麟,这是他历时三年撰写的书《哈尔滨话剧史》(出示《哈尔滨话剧九十年》手稿),还没出版哪,李老知道我懂话剧,好这口,就让我作为第一读者看了一遍,从这我才知道,哈尔滨话剧的历史已有90年了。
李老曾演过《千万不要忘记》、《白卷先生》、《安第斯山风景》、《松涛曲》《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多部话剧(展示剧照册)。老爷子2000年退休了也没闲着,搞收藏,专门收集泥壶,没事还客串个电视剧,这日子过的挺好的,你说你写那辈子的书哪!一问,我服了。李老执着呀,2003年,李老在北京买了一本《插图中国话剧史》(出示《插图中国话剧史》书),书中纪录了全国各地话剧院演出的历史,就是没有写到哈尔滨的话剧,作为哈尔滨话剧院的老演员,他怒了,着急呀,生气呀!他决定自己用笔来记录下哈尔滨话剧曾经的岁月。3年的时间,李老每天都是在市图书馆和资料室里度过的,他还查找老报纸,检索了自1957年至今,在哈尔滨上演过的全部话剧的剧目。剧中主演只要还在世的他都要采访,尽管大多数演员都已经年迈或移居外地,可李老想方设法联系到他们本人,他一边记录,一边录音,回到家再一句一句核对,直到每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很多老艺术家在他的采访过程中都去世了。3年里,李老采访了100多人,积累了240多份演员手稿和三十几盘录音带。
李老发现哈尔滨话剧史并非前辈们所说的只有50年、60年,而是已有整整90年的历史了。下面,请李老介绍一下:
李长麟:(讲述)    1917年,话剧出现在哈尔滨。屈指算来,已90载春夏秋冬。  1917年秋,毕业于南开大学,后留学日本的邓洁民,在哈尔滨道外二十道街创办了东华学校,为筹集资金与《晨光报》社长于芳洲首创8幕话剧《实业魂》,与长春的一个话剧团联合公演。这就是哈尔滨最早的话剧,《实业魂》是说一个爱国知识分子,要实业救国,去国外学习,回来后他办起了工厂,但钱庄的人把他的钱骗走了,历尽挫折,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成功发展了民族工业。这是哈尔滨公演的第一部话剧,比话剧进入中国只晚了10年。怎么样,李长麟的研究厉害吧!于浮生:李长麟老师戏好,我们请他现场表演一段话剧《基度山恩仇记》,他演的法官威尔富,我就来爱德蒙·邓梯思,咱也是基度山伯爵!(展示戏单、小人书封面)
(再现话剧《基度山恩仇记》片段)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怎么样,拥有90年话剧历史的哈尔滨,这里的话剧人拼得是功力,老先生首次演这个戏是上个世纪的1980年,到现在已经整整27了,可是依然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话剧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香肘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