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状况的到来是体系的必然,还是由决策者个人能力决定?这是显而易见却又很难完全说得清晰的事。有一点是明确的,所有变化,无论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糟,都一定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
从如日中天到风雨飘摇再到回天无力,可以说我和我同时期的同事都是这个曾经本省最大制药企业痛苦经历的见证者。
事实上,就在最红火的时候就已经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隐隐约约的疲态。这是这类企业本来的基因缺陷。有最详细,最完整的管理制度,有强大的纸面实力,无论是厂房设施还是产能规模,不管是专业人员还是熟练工人,一切的都是如此优质,这样的企业似乎没有不繁荣的道理,况且还有完整的品种结构和市场认同的拳头产品。
只是,这种历史悠久的企业也有不了其无法克服的缺陷,足以抵消所有优势的缺陷。最明显的就是山头林立,派系圈子活跃。这些力量在一位强势且德高望重者任厂长时或许还不那么突出,可一旦厂长退休,新上任者在手段和能力,以及决心与个人魅力方面无法超越前者的情况下就很危险。关键的是,这种企业大都没有自身纠错机制,即便有,在不同人际圈子的相互牵制下任何纠错机制也很难发挥真正作用,因此往往是一个接一个的误判,直至企业不堪重负。
我到新部门差不多一年时间,一个远远超越何厂长当初对供销系统改造力度的重大颠覆性决策随着新厂长的上任已是呼之欲出。这个对经营系统的巨大变革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特别是我。
变革的初衷或许与当初何厂长推动的对营销系统的改造如出一辙,都是为了使这个企业运转最关键的部门的运行脱离原有的控制,能够完全被新的决策者掌控。不同的是,新上任的厂长酝酿的这场变革比何厂长当时的改造更颠覆,更彻底。
新厂长接替了上任一年多的知识分子出身,性格温和吴厂长。作为外面调来的几乎和我们企业没有任何交集的年富力强,有丰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经历的人,新厂长肯定得尽快树立起他在新岗位的权威,因此对最关键部门的调整是自然不过是事,除了我们供销部门,还有财务科。企业正走在一条迅速衰退的路上,临危受命单枪匹马的他要扭转形势,只能孤注一掷。
不过,在我们这样有丰富历史的企业,初来乍到的人就大刀阔斧地寻求改变,这是最好的选择吗?
这种企业注定是要消失在远方的,任何人为变化,要么是延缓,要么是加速消失的步伐。无论他的决心是否强烈,手段是否高明,能力强还是弱。
早安,九月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