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那些挥之不散的味道
(2017-05-03 12:33:16)| 分类: 心情随笔 |
冯唐追求用好泉水好茶叶好杯盏好铁壶泡出的伟大茶人味道的好茶时,却也会怀念爸爸用大茶缸泡的茉莉花茶。无论四季、地域,接过一杯热热的茉莉花茶,喝一口,沉一晌,气定神闲——准备好了,就可以消化一切傻叉和混蛋了。我也时常会想起那些挥之不散的味道,回忆起当时的气氛和心情。
1.
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当然是粽子。
记得小时候好像只有端午节前后才可以吃到粽子,而且是妈妈手工做的飘着粽叶清香的白粽子,很清爽。可是,随着社会进步、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超市里、食品店里随时都可以买到粽子,人们随时都可以吃到粽子。粽子之于端午节的意义也越来越小。现在的小女孩可能已经无法感受到当年粽子给我带来的喜悦,如今的妈妈也没有时间给自己的孩子带来这份手工制作的惊喜。
如今的现代人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在孩子眼里很有意义的事情了,是社会压力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在社会化大分工后改变了自己?其实,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可能任何买到的东西都不如家长自己做的东西,因为当她长大后回忆的时候会满怀着亲情的温暖。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化大分工应该是件好事。因为人们将越来越专业于某个领域,人们也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购买别人专业领域里的东西。可是,就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真有点无法对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东西放心,为了利益有人出卖了良心!
也许,社会发展到了某个阶段,我们也会摒弃现在的生活,回归田园。就像以前看新闻中外国人经常为了抵制皮草、抵制全球化等等在我看来并不太理解的事情游行。当人们的生活足够富足时,自然会考虑到一些更长远的问题。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说的那样,人们只有解决了生理需求这类最低级别的需求后才会考虑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端午节,我想吃妈妈手工包的飘着粽香的绿色无污染白米粽,这让我想起了家的味道,你呢?
2.
不管过了多少年,总是记得在好多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刚睡醒午觉的我,带着朦胧的睡意,提着一个浅绿色的保温壶,手里拿着一张妈妈单位发的棒冰票,走在一个完全被梧桐树的树荫覆盖的树洞里,树上的蝉鸣叫地撕心裂肺,树干上有好多五颜六色的毛毛虫,一不小心就会扎到皮肤里面。
我不紧不慢地走向冷饮站,随着空气里弥漫着的奶油味越来越浓,我知道我到了。一张棒冰票能换好几根棒冰,那些棒冰被乳白色近似透明的纸包裹着,把保温壶塞得满满的。回去的路上就欢乐多了,一根冰棍是对我此行的奖励。
我小心翼翼地撕下包装纸,攥在手里,因为那纸上已经满是奶油的清香,我要带回去夹在厚厚的字典里把它压平。也许是这冰棍对我来说太珍贵,我从来不舍得大口大口地咬而是小口小口的吮,让那一丝丝凉意慢慢沁入心脾。慢慢地舔完整根冰棍,剩下的小棒子也是不会随手丢弃的,这些小棒子积攒起来就是一副游戏棒,细长的冰棍棒子是一分,扁平的雪糕棒子是一角。
回忆起童年时,这个淡淡的奶油味一直挥之不去,直至有一年夏天我吃到了东北大板,才又找到了那熟悉的童年味道。
3.
大学四年在天津的张贵庄度过,这里远离市区,空气里透着一股子大农村的味道。初到学校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宿舍楼里老鼠乱窜,上个厕所还能免费参观老鼠爬杆表演,走在学校的小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老鼠横尸街头。虽然这里物质条件极其恶劣,但我在精神上却感受到了无比的自由,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还有好多年龄相仿的小伙伴。
在青春的记忆里,我们总是饥饿的。大学伊始,军训结束去友鹏聚餐,上一盘光一盘,光盘的速度比炒菜的速度快多了,我们这些女生第一次知道自己饭量这么大。很快,我们就相约达到了人生体重的巅峰,此生无法超越。此后四年,大餐多是在友鹏,最爱的一道菜是八珍豆腐。百度上是这么介绍这道菜的——“八珍豆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属于天津菜。此菜中豆腐入口即化,八珍鲜美可口。每个天津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盘八珍豆腐。”的确是这样,作为在天津度过自己最青春四年的我,一直对友鹏的八珍豆腐念念不忘。
小吃里难忘的就更多了,煎饼果子、大饼鸡蛋、炒饼、耳朵眼炸糕、麻酱烧饼等等。天津可以算是吃货的天堂吧,对于我们穷学生来说,光小吃就能吃到这么多的种类,而且样样好吃。我的味蕾应该就是在天津被打开的,之前家中的饭菜一直寡淡,可想而知当这么多美味一起向我涌来时,我是多么地幸福。
煎饼果子的回忆属于周末的早餐,我会穿过一条小路,来到校外的家属院,这里的早市上有上好的煎饼果子。有时为了省钱,我们还会自带一个鸡蛋让人给做一套煎饼果子,再买一碗豆腐脑,在支起的小桌子前享受美味。毫不夸张地说,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煎饼果子,如今流行全国的煎饼果子摊上提供的那根本就称不上是煎饼果子。
大饼鸡蛋的回忆属于周末逛街的午餐,学校远离市区,有时周末想进城,要先坐蹦蹦再转17路才能来到繁华的劝业场、古文化街。我特别喜欢天津的古文化街,这里卖很多民俗的东西,有天津泥人、手工艺品、篆刻等等。我们会买一套大饼鸡蛋,一个大饼上贴上厚厚的鸡蛋,再涂上一些面酱辣椒类的调料,这就是我们的午餐。
炒饼的回忆属于平日的小炒,有时吃腻了学校的饭菜,我会和朋友一起去校外吃个炒饼,把饼切成细丝,再加上一些卷心菜一起炒。那些小饭馆的炒饼特别有烟火气,至今对那个味道无法忘怀,但是再也没有在天津以外吃到过炒饼。
耳朵眼炸糕和麻酱烧饼的回忆属于平日的早餐,学校的饭菜不怎么样,但是早餐还是很不错的。早操时,我们就把饭盒带下来放到食堂,我会事先在饭盒里放上一包麦片,早操一结束就直奔食堂。去得早可以买到我喜欢的炸糕和麻酱烧饼,用滚烫的稀溜溜的玉米粥冲泡的麦片,是寒冬清晨的一个温暖回忆。
糖醋藕片是我们全班女生都难以忘怀的一道菜,因为家住天津的虾米每周都会带来,它有着浓浓的酱汁、脆脆的藕片,我们都非常爱吃。我们还特地向虾米讨教过如何做这道菜,把它做出记忆中的味道。直到今天,我还是会在家中做这道菜,每每吃起来就想起那肆意的青春时光。
后来,我也再次去吃过上面提到这些天津的美食,但是仿佛都找不到那当年的味道。我想,这就是青春的味道吧!
这些记忆中挥之不散的味道,仿佛一串能打开回忆大门的钥匙,带着我穿越回过去,想起那些曾经的过往,想起那些快乐的时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