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最后一天观看Pilobolus的演出,看的是他们Program
1st,看着那些熟悉的舞者,日本帅哥、华裔男孩、有少林寺武术学校背景的美国演员、墨西哥姑娘……我觉的他们似乎是相处过很久的朋友一样,倍感亲切。我甚至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习惯表情、拿手动作。喜欢上一个团体,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今晚的演出从节奏强烈的舞蹈开场,与Program
2nd的压轴作品风格相似,没有什么情节,但节奏活跃动作流畅,只能用酣畅淋漓来形容这样的舞作;

第一支舞作redline,凸现这个团体技巧、力量方面优势

能够单纯回归肢体,这是我喜欢pilobolus的重要原因,他们不像大多数现代舞团那么矫情


第二支舞作回归到白屏幕下的影子戏法,我怀疑编导在创作这支作品前去了一趟自然史博物馆,他们呈现出来的光斑就像海底世界的生物一样,但若与演员们漫溢着生命活力的肢体比较起来,这些大量运用了灯光技巧光斑效果可要逊色多了;





很科学同时也很梦幻的一支舞作

中场之后,我大胆地挪到了第七排中间区的空位上,这是我在美国看戏第一次串座位,惴惴不安又有些小兴奋。
下半场的开场舞是舞团70年代的一支旧作,马戏团一般的动作,滑稽的人物关系都显出其年代的风貌,但却是一个短小有趣的作品;

这个作品让我看到Pilobolus也有过稚嫩的时代
所以还是要关注眼下看似粗糙的团队,相信他们,只要坚持,也会成熟
今晚压轴的是Pilobolus2007年的作品,6个演员围成一圈乘坐夜船旅行。


情境是在昏暗的船舱里,一支电灯泡有气无力地垂下来,两个女客四个男客,演出呈现的是不同的乘客的梦境,有人欢快地搬起小凳子跳出金凯瑞的舞步;有人满身重负(挂着十几只凳子向《等待戈多》里的幸运儿一样不肯放下手中的皮箱),他佝偻着项背,疲惫地向女客靠近却遭到拒绝;一个女客有着美丽的梦想,她化身冰上芭蕾的演员曼妙地舞蹈,但现实到底不尽如人意,庸常的人往往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她向同样平庸的示爱者靠近。他把她背了起来,踏在板凳上走了一段平整的路。当其余三个男演员化身黑衣人,为这一对男女铺平矮凳小路的时候,那场面是叫人感动的。就像我们在观看皮娜鲍什的《穆勒咖啡馆》的时候,也会为黑衣人用身体挡开桌椅,保护着白衣女人的场景感动一样。因为在那一刻,在你不知道不察觉地向着自以为是的方向孤独无助盲目冲刺的时候,你是被守护着的。






演出落幕了,认识了Pilobolus是我的纽约之行最大的惊喜之一。今年是他们成立的39周年,我像其他观众一样在票价之外又捐出了自己的一份心意,换来剧团的红色丝带。希望在今后,在别的地方,在北京,也能够看到他们。认识这样的团体,观看这样的演出,让人觉得,走进剧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一日支出明细:
| Auguest
6th |
| 生活支出 |
store |
$3.75
|
| cake |
$6.50
|
| coffee |
$4.00
|
| gift |
$2.00
|
| pasta |
$15.57
|
| 看戏支出 |
Pilobolus 1st |
$19.00 |
| 总计 |
$50.82
|
| 盈余 |
$49.18 |
2009年8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