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台戏│《红楼梦》VS《惊奇的山谷》

(2015-11-09 02:03:42)
标签:

惊奇的山谷

红楼梦

彼得布鲁克

林奕华

元味

 

对台戏│《红楼梦》VS《惊奇的山谷》
《惊奇的山谷》演出之前
对台戏│《红楼梦》VS《惊奇的山谷》
《红楼梦》终场刹那


1.

无巧不成书。林奕华四大名著的收官之作《红楼梦》和彼得·布鲁克的新作《惊奇的山谷》在上海“正面相遇”,这两部同一时间在上海两大文化地标:文化广场和上海大剧院上演的作品,均座无虚席、反响热烈,却又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质感。

 

《惊奇的山谷》犹如太极张三丰一般,达无招胜有招之境地。三演员一乐手外加一桌四椅就是全部,看上去就像中国传统戏曲一样简约。然而看似平淡的表面之下隐藏着十足的功夫。场灯亮起,演员一张口就把全场观者给牵引住了,看似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却仿佛有魔力一般把大伙儿的神思一瞬间统统抓进了戏里头。剧情过半,又不动声色的邀请观众上台玩起了现场近景魔术,主动打破了观演关系。演出尾声,照例和上次的《情人的衣服》一样,留下一小段空间将观者和演员一起送回现实。

 

戏剧作品的表达必须通过必要的手段和途径来实现,但只要有具象的凭借就自然会带来副作用。和很多优秀作品一样,《惊奇的山谷》也努力在将那些可能影响表达的各种副作用尽力扫除,但又和很多其他作品采用抽离语言、肢体、面部表情等手法不同,晚年的彼得·布鲁克似乎更执着于将表演回归演员本身。他让他的演员们看上去丝毫不像是在表演,却真的是在表演。这是又一种无招胜有招了。其背后,显然离不开艰苦的训练和巨大的付出。

 

与之相比起来,《红楼梦》更像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招数繁多到令人缭乱几乎让观者捂耳求饶的地步。延续了林奕华一贯的特色:打破了原著叙述结构、搭建出自身表达逻辑的主干后,让一个个片段形成各自的小循环,从而达成色彩斑斓的多棱效果。而在形式上,采用夸张的肢体、声调和海量的台词,不断填满观者的各路观感几乎不容许有片刻停留与思考的缝隙。在林奕华的世界里,每一个片段都是巨大的抽象主题拼图里的小小方块,却也因其巨大的丰富性成就了观者的各取所需。

 

但这样的表达手法在长达三小时的演出里也充满风险。在经历了上半场让人几乎目不暇接、紧凑且有节奏的演出后,再多的“拳脚”也几乎招数用尽。于是当下半场的高声尖叫、夸张表演不断重复上演时,不仅让人心生逃离。尤其两场“宝黛”之间,全剧的演进似乎也在这里失去了掌控,任由演员们极近失态般的发挥而无能为力。从全剧来看,似乎是在依靠大部分时间里的热闹夸张作为辐射与铺陈,而在少部分的安静内敛片段作为凝练与收束。但在这动静两级里,犹如对比度过度的相片一样,看似弹眼落睛、气势汹汹,实则欠缺了层次和弹性。


对台戏│《红楼梦》VS《惊奇的山谷》
《惊奇的山谷》邀请观众上台参与现场魔术表演

对台戏│《红楼梦》VS《惊奇的山谷》
《红楼梦》海报投


2.

 

《惊奇的山谷》看似是在描绘一场展开想象翅膀的大脑之旅,而潜藏戏中的似乎还有关于人生旅程的暗示。具有神奇记忆能力的女主角,每一次的记忆都是从童年的房子出发,而从她和医生的交流中可以得知, 她正处于但丁诗句里“幽暗的森林”般迷茫困顿的中年,而最终她和其他那些“病人们”都走出了这“幽暗的森林”而获取去往共同彼岸的心灵感悟。在这一程里,我们看到了看似平庸甚至困厄的旅程里竟然可以得到如此丰富而奇妙的收获;我们也看到了有关“无”(NOTHING)和“有”(如何遗忘)的探讨,即便是兴魔术变出的扑克牌也是空白一张,似乎这又带有东方哲思的意味。而无论哪一程,都绝不是简单的轮回,意义藏在最后的独白里头:就算世界不再存在,就算人类全部消失,也不能否定一条蚂蚁的断腿,也不该停止期待雨滴。到此我们恍然大悟,这场所谓的脑力想象游戏也不过是一个善意的障眼法罢了。这或是九十高龄的导演给予后生们的温暖拥抱。

 

《惊奇的山谷》里,一度让记忆力超群的女主角崩溃的是她所记住单词的“街道”和记住数字的“黑板”都因为无休止的反复填充而再难以继续,继而苦恼着如何实现“遗忘”。有趣的是,在林奕华的《红楼梦》里,其表现手法则与其惊人相似,无论人物身份还是剧情始终在高速翻转、几乎不看字幕就绝对会被搞晕而看了字幕可能更晕,像极了创作者在观众们脑中的“街道”和“黑板”上反复的涂写,就在这些“街道”和“黑板”被彻底涂鸦所淹没的时候再由其亲自划下全剧的主题。

 

在这部作品里。似乎每个人都活得惶惑不安,每个人都对所处当下的过度用力、而对过去和未来不暇顾及。外在越是富丽堂皇内里越是惶惑不安,于是又形成了恶性循环。原来这部《红楼梦》是以其自身现场效果构成了作品对现实的反讽,SEX(作品英文名What is sex?)就是这个欲望时代的注解。于是你可以理解,为什么全剧有这个时代人们最容易被吸引的所有元素:唯美的画面(精美的幕间投影……)、不需要太多思考的感官刺激、看似颇有些许哲理又不觉明厉的文字……

 

但无论是《红楼梦》还是《惊奇的山谷》,都会因观者的理解而成就其超出原作所预设的外壳。比如《惊奇的山谷》或会因“大师光环”及其与当下国内戏剧的巨大反差而带来过度解读和追捧。但不管怎样,这两部看上去截然相反的作品能够同时上演且均票房飘红,也算是一种进步了吧。

 

 

作品信息

对台戏│《红楼梦》VS《惊奇的山谷》 

《惊奇的山谷》

The Valley of Astonishment

 

2015117-8 19:30

上海大剧院 中剧场

 

演出时长:75分钟(无中场休息)

英文演出(附中英文字幕)

演出团体:巴黎北方剧院

 

编剧/导演:彼得·布鲁克/玛丽-海伦娜·伊斯坦尼

灯光:菲利普·维亚拉特

主演:艾克多·弗洛雷斯·小松 凯瑟琳·亨特 马尔塞洛·马格尼

音乐演奏:拉斐尔•尚博威

演出:巴黎北方剧院

 

对台戏│《红楼梦》VS《惊奇的山谷》 

《红楼梦》

What is sex?

 

上海

2015116-7 19:30/ 8日 14:00

上海文化广场


    林奕华

文学顾问   

文本创作 徐砚美

    黎肇辉

许文煖

制作总监 陈宝愉

   

王捷仟、王肇阳、叶丽嘉、朱宏章、刘嘉骐、时一修、周姮吟、莫子仪、黄民安、黄健玮、盛鉴、彭浩秦、隆宸翰、戴旻学 (排名按笔划序)

特邀演唱 韦礼安


本文同步发于原创微信公众号【乐上山明】

LESHANGSHANMI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