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鲤城]从味觉开始

(2011-04-30 00:23:03)
标签:

鲤城

泉州

面线糊

大肉粽

洪籁鸡爪

元味

分类: 饕餮

[鲤城]从味觉开始这是泉州的味道

 

忙则心亡。结果又是捧着书上飞机,不同的是,西班牙那次读的是一个人的作品,而这回手中那本厚厚的《泉州古城踏勘》确是一本资料汇编,极为详尽却也琐碎,唯序和后记清晰明了,摘出其间几句便足成概述:“全国第一批廿四个历史文化名城”、“宋元时期曾经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驾的世界‘东方大港’、“七闵上郡”、“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83个历史名人中,泉州九占了3个”、“拆城劈路,城楼拆卸,城濠湮没”、“‘已毁’、‘毁于民国’、‘文革毁’、‘今废’”、“行成于思、毁于随”、“误读冯京为马凉”。

 

好一个“误读冯京为马凉”。这就有点意思了,为什么在‘盛世’之下,却读来凄凉悲哀呢?这与西班牙之行边读边行的感受截然相反。过去的是一个集体兴冲冲飞驰的时代,而我们遍体鳞伤返身追寻的时候,却发现身后早已荒芜。不得归处,不得归处,又何谈出处。这,注定了将是一个追悔的时代。而泉州,一个始终生机盎然的商业之乡,同时又是民风传统相对秉持完整的地方,又是怎样的一个现实格局呢?

 

飞机紧贴地面快速降落,连绵的建筑物扑面而来,却是那样的衰破而自得。踏进老城,整个城市潮湿拥杂,人车混织,一霎时,令人想起当年第一次来到厦门时的情景,也是这般浓郁的世俗生活气味,那样的盎然勃发,由不得你思考和挣扎就被完全淹没。新旧、中外建筑混搭,怡然自得,不断提醒你这是另外一方独立存世之水土,仿佛千年亘古不变。

 

站在酒店的阳台上,眼前的古城泉州,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我想到的是“五味杂陈”。这个时代也莫过如此。但毕竟是泉州,各个年代的构筑物安之若素,百年前的老照片里的建筑体态直到近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痕迹可循,反差却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大,“年龄”、“体型”千差万别却始终是“一家人”的样子。

 

要亲近一个地方,“看”只是第一印象,捷径就是赶紧去品尝品尝吧。你看,这面线糊就很有趣,明明一丝一缕清晰可见,入口却似瞬间融化,可谓是看得见而吃不着。照着当地人的法子,放几味下水,就着油条吃,味道却极好。说起下水,当年厦门的最深印象就是到处下水而且多料,即便是早餐,也是一小筷面扑上一堆料再满上宽宽的汤,就成了一大海碗,料和汤的占比极高,这或也是南方的特点吧。醋肉、大肠、猪腰、猪肝等都是常见的料,可随意组合。油条是切成大块的,浸着面线糊一起吃,口感出乎意料,一碗相貌平平的面线糊竟是无比的风生水起精彩纷呈。

 

这里的粽子也别具一格。做法与厦门台湾的近似,或就是同宗同源,不像上海的粽子是米包肉,这里有点类似杂拌‘混编’的意思,各种料集合在一起裹起来成型。粗粗看起来,这里的料就有五花小肉块、香菇、开洋等多种多样,还有四分之一个酱蛋,因此吃起来总是惊喜不断,很是富足。但最特别的还是其吃法,粽子上桌就被淋上了蘸汁,然后是将粽子捣烂,和蘸汁充分混合再吃。我依样画葫芦,汤汁里貌似有花生酱之类,口感奇特而好味,这或许就是泉州的味道。

 

归来路上顺几味“洪赖鸡爪”的卤味,细品之下发现这鸡爪果然不同凡响,但见其色泽赤亮饱满,中间一刀剖开,“掌中宝”呈嫩黄玉色,极为美观。口味咸中略甜带些许微辣,百吃不腻,又不似茶餐厅里的那么酥烂,相当有韧劲而绝不费牙,更不黏牙,将掌中胶质部分的特点呈现到了极致。此真乃平民之盛宴也。

 

泉州据说这一带端午前总是雨纷纷,才有了蚵仔煎之类的“堆食”,那么就一天天地开始这水中鲤城行吧。

 

[鲤城]从味觉开始

古城泉州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我想到的是“五味杂陈”

但差异再大却仍是“一家人”的样子



[鲤城]从味觉开始
熙熙攘攘“新旧合璧”的街头


[鲤城]从味觉开始
“看得见吃不着”的面线糊


[鲤城]从味觉开始
捣烂了才能吃的大肉粽


[鲤城]从味觉开始
这下烂彻底了……


[鲤城]从味觉开始
平民的盛宴“洪赖鸡爪” 掌中真正宝


[鲤城]从味觉开始

同时买的肉肠和鸭肫

肉肠微甜,类似上海馆子里的台湾香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