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杂谈[张军·群艺馆演出]
标签:
张军我是小生群艺馆星剧场惊梦莲花迎哭昆剧元味 |
分类: 戏说 |
[精致]
无论是什么地点,什么场所,张军作品的整体包装策划总是精致细腻。这次在群艺馆‘民间艺术团体展演’里的演出,一如既往。正式演出前,先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我是小生’这一主题蕴含着的艺术人生思考,亦为张军昆剧艺术中心成立前缘后果之心路概述,颇可一观。全场三折:巾生[惊梦]、穷生[莲花]、官生[迎哭],每折前照例有诗一般写意,哲一般思情的文字:[巾生如梦][穷生如路][官生如天]。
不过我始终念想着的是在受了委屈后,那个博客里忍不住直抒胸臆的家伙。也不是那个在兰苑的镜头面前滴水不漏滔滔不绝的演讲者。每每此种境况,我总有一种升自内心深处的恶作剧的念头,想钻到彼此的背后去看看,愈是完美的东西,怎么就令人不安了起来。
[孤独]
十月底的朱家角,十一月的贺绿汀,一月的星剧场。‘独立门户’的张军仍在近处,并时常遇见。然后在网上,在纸媒,也一如既往可以在各色‘颁奖礼’、‘时尚典’里见其身影。然而在亮丽的镜头之下,舞台之上,我总是以为有一种孤独感在萦绕。
我以为是我在臆想,臆想张军一样以为这般那般热闹,虽是生存必须,归根结底却均是浮云。行走人间,布施众生,然舞台永远是补给的唯一后方。但在昆剧的舞台上,又如何独处呢。尽管每每都有上昆,甚至其他昆团、曲友的鼎力相助,但我总是错觉一般地以为这个舞台过于孤独了一些。
[待定]
群艺馆是个新场所。不过,呆贯了天蟾,在这里看戏总觉得不大自在。第一次去,不免稍加打量,却发现这个底楼大厅的设计着实有点奇怪,最大的空间不是结合着入场处设计,而是独处在内侧一隅,这边厢人流最密集的剧场进口处空间狭长并有台阶,那边厢偌大的大厅空空如也。
剧场尽管距离地铁站不算远,但华丽丽的场地与周围的建筑及其功能不大搭调,貌似一个意外来客陡然降临,彼此都还没有看顺眼。漂亮的‘星剧场’招贴却对着冰冷的高架道,气息未调。
这一切恰似当前政府包装下的‘民营艺术团体’。在这个根本还缺乏民营环境的空气下,又要做足一定的文章,甚至继而寄托一些成为‘产业’的念想,委实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之幻梦。
一切‘待定’。
[命运]
前不久在国良的微博上读到,“尊尼获加语路计划 之 张军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演员”。一惊。随即回帖:谁又能真的是掌握自己的命运,谁又能保证掌握自己命运就是幸运?
人生之最大理想境界莫过自在。而自在非无所约束之意,而是自由之思想,安定之内心,坚实之步履。而肉身在何方倒不重要了。而况人间即哲界,处处充满辩证妙理,踏出门不等于更换了天地,而是更换了修炼的天地。而所有的被动的、主动的磨砺,只要能跨过一步反转过来,就是未来路途上取之不竭的养料。
看似杂说的是舞台上‘小生’之‘命运’,难道不是台下你我诸位看客‘生命’之‘命运’乎。
---------------------------
20110113/群艺馆星剧场
[惊梦]★★
电声太响 响到飘
张mm的声音倒是起来了 但角儿显然不适合
只能说
至少 舞蹈类的外部动作和眼神应更加内敛些为好
---------------------------
[莲花]/★★★[★]
主要感觉被话筒声音所继续影响
前半段始终找不回集中精力看舞台的感觉
后半段慢慢好转
貌似整个剧场气氛亦为之复苏
或者是正式成为戏曲剧场……
---------------------------
[迎哭]/★★★★
三折戏时间较短
因此设了上下半场
下半场的[迎哭]整体上不仅比上半场给力
而且相较上次的贺绿汀的演出
似乎从容更多
---------------------------
某宫女眼熟
果然是米雪
另有一宫女是男生
也被俺当场识破~~
----------------------------------------
关于同意上海张军昆剧艺术中心成立的批复
根据上海市静安区社会团体管理局的有关条例,结
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经静安区文化局有关会议研究
决定:同意报静安区社团管理局审批成立上海张军
昆剧艺术中心。上海张军昆剧艺术中心的法人代表
为:张美芳;开办资金为:人民币壹拾万元;开办
后的办公地址为:上海市茂名北路65号2号楼101室
;业务范围:昆剧演出、社会公益活动演出、昆剧
艺术咨询、培训交流。
望妥善做好成立期间的各项工作。
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局
二○○九年八月十日
“昆曲个体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成立
2009年09月23日 10:07东方早报
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昨天正式揭牌
昨天,上海市延安中路上的花雅堂,在装修典雅、
布置一新的私人会所内,岳美缇、张洵澎、梁谷音
、计镇华、刘异龙等昆剧表演艺术家和上海市有关
领导一起见证了一个特殊的时刻:上海第一个昆剧
民营机构“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正式揭牌。这
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首个以演员名义命名的民
营职业昆剧院团。而张军,也成了上海戏曲界体制
改革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现在真成了个体户了!”忙着接待的张军笑着
对早报记者说。
东方早报记者 潘妤
昆曲艺术家张军
作为上海文艺界和昆剧界的领军人才之一,张军曾
是上海昆剧团的主要演员和副团长。昨天,面对众
多前辈老师,刚刚辞职作出人生新选择的张军显得
激动并忐忑。尽管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
但放弃了“铁饭碗”的张军表示,面对将来,自己
深感压力,希望能踏实走好今后的每一步。目前,
“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已经排定了今明两年的演出
项目和活动。“作为一个昆剧演员,我还是希望将
来能唱戏,能为昆剧事业做点事情。”张军说。
全新模式探索
昆剧创作和传播
作为一次全新的尝试,“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是一
个致力于昆剧创作和传播的公益性非营利机构,以
创作演出、教育研究、传播推广和文化交流为四大
中心功能。
在张军的计划中,创作演出仍是中心的首要和基础
功能。计划中,他的艺术中心全年要完成50场的日
常固定演出,以及每年春秋两个演出季8-10场的演
出。此外,每1-2年还会制作一部原创剧目。
为了更好地进行昆剧艺术的传播,开设昆曲爱好者
培训班;通过校园讲座、公益演出、沙龙雅集、展
览展示等形式,在精英人群、青年学生和外籍人士
中推广普及昆曲;适时与时尚品牌和其他艺术门类
相结合,打造“新昆曲”品牌;通过与国外艺术大
师的对话、与世界其他艺术门类的跨界合作,这些
之前他们已经努力了多年的工作,也都将在张军昆
曲艺术中心延续。
虽然这个昆曲中心以张军的名字命名,但张军表示
,自己只是中心的艺术总监,具体的管理和运营工
作将聘请专业人士担任。此外,昆曲表演艺术家蔡
正仁受邀担任了中心的艺术顾问。
在昨天的成立仪式上,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分别和现
代戏剧谷管委会、上海戏剧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
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张军昆曲艺术专项基金也
宣告成立,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作为首位企业捐
赠者,向基金捐赠人民币100万元。这也意味着,
张军的昆曲艺术中心起步之初,已获得了各方在资
源和经济上的支持。
今明两年计划
已经排定
在揭牌仪式上,张军介绍了今明两年已经排定的海
内外演出项目,以及昆曲知识50所学校校园巡回演
讲等活动。
据悉,未来两年,张军与“现代戏剧谷”合作的花
雅堂版《牡丹亭》在内部试演之后,将着力打造成
沪上首个定制型商务戏剧产品。而每月一次的“当
昆曲遇上新天地”系列主题艺术沙龙也将于本月下
旬在新天地正式启动。此外,由音乐家谭盾和张军
共同担任总制作人的水乡园林版《牡丹亭》,将在
青浦朱家角打造全国首个实景版昆曲旅游演出。
一个“张军昆曲教室”世界巡回讲演也将从11月起
启动,目标是走遍全球和全国范围内50所学校,普
及昆曲知识,激发中外人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为了在海外扩大昆剧艺术影响,张军还受邀于明
年春节在德国汉堡举办张军昆曲表演专场,并在明
年底赴美国纽约进行交流演出和大学演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