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在何处[下]

(2010-08-15 18:24:39)
标签:

太湖

光福镇

铜观音寺

司徒庙

清奇古怪

元味

文化

分类: 行走

佛在何处[下]


无锡和苏州都是上海最亲的近邻。可是一晃间,距离上回的无锡行,居然已是长长的十七年。最后一次去,是做一个当地的项目,印象很深的是当地人说作为江南水乡的这厢已经不能食鱼了。当时的背景是苏南刚刚经过了著名的乡镇企业发展阶段。这么些年里,围绕太湖的,几乎都是关于污染,污染,污染……的新闻。

 

所以当我站到光福寺塔的顶层,看到旖旎而静谧的太湖,以及塔下安宁朴素的小镇的时候,颇有震惊之感。这里的太湖岸与灵山大佛那边不同,灵山是平滑的岸线,然后中间有延伸向湖心的半岛。而这边的太湖,有一线山脉将湖水一分为二,近处森林茂密,湖岸弯曲多姿,远处深深浅浅,塔影岱色,尽管是夏日的午后炙热阳光下,依然令人心旷神怡,深受感染。

 

说起来,这个安居太湖岸边的小镇光福是属于苏州管辖,但名气远不如地处光福和苏州市区之间的木渎和藏书。因为距离城市最远,因此被商业气氛浸染地最浅,似乎到了这儿,脚步都会不自觉地慢下来。因为离湖水最近,因此植被茂密,风光秀美,似乎到了这儿,人心都会变得美丽起来。

 

也因此,光福是一个你一不留神就会错过的地方。如果没有指示牌的引路,断断找不到目的地。车在铜观音寺的标志前停下来,走下短短的台阶隔着一座小石桥便可看到掩映在绿荫下的古寺,安静地如一幅画。一个十来岁的胖小子,正在奋力推着电动车爬坡,每爬上一个台阶,边上另外一个更小的小子便将这个台阶下的石块上移一级,如此这般的拾级而上。就这么个小小石桥,据资料记载传自梁代。铜观音亦年代久远,当地人说非常灵验。后来当地饭店的经理说,像铜观音寺这样的所谓的穷庙是最值得供奉香火钱的。他说里面看到的老阿姨什么的,其实都是居士,是自己要在这里帮忙的,在这里的吃住都是自己出钱。有上海阿姨来了就不肯走了,她的儿子只好时不时的带着东色东西从上海过来看她。经理说着说着就来了兴头,他说哪里哪里的山上当年是住着孙武的,这两年什么军事会议在这里开过,哪里哪里历史上又曾经住过谁……

 

其实光福这个地方,古老的何止是石桥和佛像。在司徒庙里,就有远近闻名的‘清奇古怪’四棵古树。虽说名份不同,其实都是真正的奇树。两千年的高寿不谈,奇的是那百折不挠的生命力量,即便被劈成两半还能立地生根。近处有联云:卧地擎天成四势,撕身烈胆各千秋!司徒庙对面是一家小小的石收藏园,一间一间的屋子满是各色奇石,有湖石黄石,还有矿物石化石,而真正的传奇的倒应该是这厢的主人了,据说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厂,收入都用来收藏了。时间上算起来,就是那个乡镇企业红火的年代吧。

 

晚餐由店经理推荐。食材都是当地的,毫不稀奇,但一尝之下则远胜前一晚在灵山的希尔顿的大厨。比如这道油爆虾,以急火快速爆炒过油,然后浸入酱油与糖调制的简单汤料,撒上一把小葱花,色香味瞬间俱全。壳极脆,而肉质弹牙而鲜嫩,远胜沪上各名家豪店。想来,只有当地的厨师才真正了解食材的品性,知道以怎样的方式才能体现食材特的色。而且,食物是最反映料理者的心力的。这些,便是金钱物质都堆砌不来的吧。后来我么应邀在第二天早晨赶回来品尝羊肉面,呵呵,三伏天的羊肉面,汤清,肉嫩,面软,也算是又一次奇遇了。

 

晚上赴落脚的旅馆。一路漆黑的沿着湖边前行,周遭很安静,多是墨黑的树林,间或有淡淡的反光,让人猜测白天会不会是湖泊。大灯很亮,每过一段,路两侧就会有行人‘跳’入眼帘,也有四五相邻席地而坐,就那么披着星光,在那里闲谈着打发入睡前的时间。小旅馆很安静,也没有灵山希尔顿那边呼啸的风声。清晨起来,满目苍翠,乡邻起的早,带着小朋友和狗狗在树林里玩耍。远处湖水茫茫,一望无际,抬头白云朵朵,时间都凝滞了。

 

离开光福的时候,车照旧在小路中穿行,天光大亮,得以细细品味两侧的分光。这里偏僻而绝不孤僻,有风但不狂烈,绿意盎然却毫无矫饰,行人影影绰绰却不紧张匆忙。我突然想起,这里难道不就是阮义忠镜头下的,八十年代的台湾乡村么。安逸,宁静,自在,坦然。

 

是的。人自在,佛自在。


佛在何处[下]

佛在何处[下]

佛在何处[下]

佛在何处[下]

佛在何处[下]

佛在何处[下]

佛在何处[下]

佛在何处[下]

佛在何处[下]

佛在何处[下]

--------------------------------------

补网上消息:

千年古清柏,叶掉剩半树

 

中国园林网7月26日消息:光福“清奇古怪”四株古柏树,树龄两千年,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然而位列四树之首的“清”,自四年前树的顶部蹊跷掉叶之后,今年在树的低处又有两个不小的枝丫枯死。

近日本报接到读者报料,称游览了光福司徒庙之后发现,“清奇古怪”四株古柏树中的“清”,整棵树枯掉了近半。记者赶到现场后看到,确如读者所言,“清柏”自下而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枯枝现象,看样子病得很严重。

司徒庙的僧人很肯定地告诉记者,顶部枯枝是四年前就这样了,但较低的两枝是今年才枯掉了。他一边指着枯枝上残存的枯树叶一边说:“不是今年枯死的话,上面就不会还残留枯掉的树叶了。”

 

说起“清柏”的病,在司徒庙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大爷崔广山告诉记者,之前这棵树一直郁郁葱葱,但多年前害了一次蜂害,成千上万的蜜蜂飞进中空的树干中,筑巢生活。同时,蚂蚁也逐蜜而上。虽然后来工人及时把蜜蜂赶走,把蚂蚁清干净,但那时就落下了病根,果然没过多久树冠就开始“谢顶”。

 

光福香雪海旅游公司总经理俞文娟说,自从发现“清柏”蹊跷落叶后,前前后后请了很多专家来会诊。至于病因,说法也很多。有专家认为地下水太多,于是派了专人在不远的东南角新打了一口井,并在周围开挖了排水沟,每天至少抽水两次,以保证土层干燥。有专家觉得是海棠花的原因造成 “清柏”患病虫害,于是景区又把所有海棠花移除。种种努力之后,虽然情况有所控制,但总体来看“清柏”并没有好转的现象。

 

俞文娟说,光福是苗木之乡,不乏栽种花木的好手。

曾经有一个栽种花木很有名的朋友来看过“清柏”之后说,树年纪太大,树身已空,树皮又有不同程度的枯死脱落,虽然四棵古柏中它挺得最直,树冠最高,但正是这样营养反而输送不上去,枝桠才会枯死。他掌握一种技术,可以不从下往上,直接往树体里注射营养液,同时还能把已枯死的部分做风干处理。但俞文娟说,她不能把两千多年的宝贝轻易让人试。她也期待,能有古树保护方面的专家,给清柏开出一张真正有效的祛病良方。

相关链接

清奇古怪

光福司徒庙相传为东汉大司徒邓禹归隐处,这四株古柏为邓禹隐居时手植,至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数百年前,古柏遭遇严重雷击,非但没有毁了这四株古柏,反而成就了“清奇古怪”的奇景。乾隆下江南时,看到这四棵古柏造型怪异又顽强生存,遂一一赐名,分别为“清、奇、古、怪”。一时间,四株古柏名声大噪,成为江南一绝,也是光福镇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佛在何处[上]
后一篇:灾难之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