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再分手·波希米亚人

标签:
普契尼波希米亚人都灵歌剧院冰凉的小手元味文化 |
分类: 戏说 |
据说[波西米亚人]是当今演出频率最高的歌剧。这回都灵歌剧院带来的演出,同样吸引了很多关注。目力所及,就可以看到沪上很多音乐界人士,比如汤沐海、张亮、张民权、王勇等。
专业的内行专家自然会对音乐和歌者发表很多心得感想。而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却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一是作品关注的对象,只是普通艺术家们(类似现在的北漂)的普通情感生活,是属于小叙述,但却十分的细腻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这或许也是其常演不衰的原因之一。看戏的时候,开玩笑说如果放在当下的国内戏剧界,是不可能去评比优胜的,那自然也就吸引不到投资,不会上演了。这自然会涉及到另外一个很大的话题,就此打住。
其二是作品的戏剧手法出人意料。剧中有两次极为精彩的‘并联戏’。一是第二幕中,穆塞塔和马切洛,隔着一段距离,两人同时在表达各自的心理活动,将这对旧情人的微妙内心感受传递地惟妙惟肖。二是第三幕在酒馆门前,鲁道夫和咪咪,以及穆塞塔和马切洛两对情人一齐走向分手,也是同时上演,最后达到同一心理情景和故事结局。此外,戏中很多细节非常讲究,对演员的戏剧表演能力要求很高,戏剧表演在这部作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也因此为作品增添了很多魅力。
舞台中央是可以旋转的圆形装置,上面通过巧妙的分割,安排了全剧的三个场景。整体上写实但绝不拥塞,并仍留有足够的想象力。剧情表达简洁干练,都显示出了创作者们的良好功力。比较不理解的是,整体光线偏暗,视觉上容易令人疲劳,部分场景甚至连主演面部都是长时间按处于暗处,而从前后情景来看,并未令人觉得有很强的必要。
看过[波希米亚人],你会对歌剧这门艺术类型存在并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有所体悟。同样,也会听到周云蓬著名的《冬天来了》那首歌里,曾经感动了无数人的那段歌词的出处。因为现在是寒冷的冬季,请让我们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分手。这既是当年漂泊不定的年轻的普契尼的真实情感的艺术折射,也是作为北漂一族的周云蓬的深切体悟。
从中或可寻得作品成为经典的真正原因。
--------------------------------------
PS1:此次演出临时在上海招募了11名群众演员和30名小朋友。使得舞台显得很有爱。这里倒是颇有一点味道可以品味。比如,艺术以怎样的一种面目走进人群,还是可以以更多的形式介入。这种非职业性的注入,似乎不仅没有削弱作品的力量,反而在艺术的影响力方面产生了预料外的意义。
ps2:
何为波希米亚人。一是指捷克内的波希米亚地区的居民。但现在更多是指第二种,即本作品中所指的,那些类似吉普寨人一般的不受传统社会准则约束的艺术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