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狗言·小社会II试演杂谈
标签:
小社会草台班丧家狗赵川刘念疯子吴梦侯晴晖戏剧元味下河迷仓 |
分类: 戏说 |
20100724/下河迷仓/★★★[★]
李零说,但凡迷失了精神家园的人就是丧家狗,深以为然。现在的区别是,是做一条先知先觉的狗还是末知末觉的狗。恐怕更多的还是懵懵懂懂的狗。我以为之所以在消费戏剧的光辉大道之外,还有很多足迹循着偏僻小径愿意一次次到远在都市一隅的迷仓来,不过是一些他们的聚会而已。这个时候,坐着的,站着的,安静的,咆哮的,都没有分别。只是以不同的侧面,探讨同一个命题,我们的家园在哪里。
2009年的[小社会]I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那一段段,或老妪的吟唱,或探照灯下的诵读,或站立在板凳上的诘问,或年迈叔叔的往事历历,或困在垃圾袋中的举步维艰……不用翻阅昨日的记录,很奇怪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牢牢占据了脑海存储空间的一角,不曾暗淡半分。这背后,自然有各地拉练的打磨,有一个个创作者自身潜心的投入……所谓,小叙述而见大社会。
作为[小社会]II的试验场,显然与正式公演尚有很大距离。最为明显的,是个人创作的薄弱。与第一部相比,更多仍只停留在概念意图上,有时会有在听戏剧构思的错觉。或也因此,演员的表演尚不够自信,戏剧传递的节奏和力量不足。演后有观众说是不是因为非职业演员的缘故,要注意发声。窃以为更多是浸润程度的关系,第一部根本就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对外部事物的感受经过内化再表达传递出来,这个过程似乎还没有完全达成。
从全局整体而言,集体效果优于个人,开头效果优于其他部分。从朗读开始,到众人在光影交错中奔跑直至诵念,对观者而言有相当不错的引入效果,可惜的是之后的部分由于前文所述的状况,显得很平,也或因此,甚至部分集体段落显得重复。反而本来可能会显得僵硬的文字投影,倒是给观者松了一口气,至少它很及时地清晰点出了一点意图,并起到了适度调节节奏的作用。
很多困顿、混沌、失范、失序的现象,即便是社会、政治、民主、道德、秩序等等,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度’。这个‘度’,便涉及支配与制衡,欲望与约束等,而这一切又是建立在动态演进的进程中,便带来了更多微妙的关系。然,这里蕴含的无数很难以言语和文字直接说清的部分,便是戏剧发挥的大好世界。但说说容易,看了本次试验,才更深切地体会到做一部戏剧之不易,尤其是现实题材创作之不易。很多明明白白的事和道理,要转换成戏剧来传达,是何其艰辛。或也正因此,如今的舞台上才那么多的舶来品,那么多的流水席,不妨一起来做幸福的末觉狗。呵呵,原来连丧家狗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做得到。
社会永在路上。只要我们还需要家园,就注定将不断为此而存着痛苦或迷惘。人与狗到底还是有区别的。
---------------------------------------------
--------------------------------------------
演后谈
----------------------------------------
演出前等待的观众
话说 最近上海的天空好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