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2010-1]世博,来了

标签:
世博会元味文化 |
分类: 行走 |
此为开篇,系列为这历时180天的场所以及这个城市的实录。
-------------------------------------
20100421 试运行第二天 阴转多云转雷阵雨
靠近入口。值得提醒的是,尽量去冷门的入口。园区入口非常多,但的确冷热不均非常明显。这里是后滩,人非常少。不过,作为试运行,第一个遇到的不足就是门口的交通协管,我们的大巴要找停车点,三个身着‘上钢协管’的面面相觑。后来找到了个停车场,发现时储车的,而不是经停的,几番交涉停车保安才放行。这么折腾几下花费十几分钟。这是在基本没啥别的车的情况下。
从入口开始,便开始了‘九曲十八弯’的世博之旅。话说,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型活动场所都是如此,但还是很令人头晕。回来后,俺连看到‘弗’字都会头疼。都养成来回倒腾的习惯了。
瞧,一个个就像罗拉快跑一样。当然,正式开馆后,想跑都不可能。
安检大门。检查非常仔细,相机、手机都要求启动一次。不过都很客气。
进入园区,是散客的话,想看主要场馆,一定要第一时间预约。这里是预约区。没有人也要人重复弯弯绕。这里人品‘爆发’了,把门票放上去扫描后,机子总是在显示‘请不要把票移开’,而眼看着边上的人一个个拿到了自己的预约票。我知道自己‘中彩’了。也算是对试运行的贡献吧。志愿者态度非常好,不过一开始也没有方向,主管都一开始说不知怎么找维修人员。还建议俺去别的场馆看看,俺想今天不看(中国馆)以后人贼多更没机会了,而票子一天里对同一个场馆只能预约一次,预约票没出来,我的票却显示被约掉了。所以最后俺就那么有点傻的木在那里坚守。后来还好,十分钟后维修人员赶到解决了。好像是死机了。8台机器在这段时间里坏了3台。这方面的确还需要不断加强。
院内有两层公交。底层的免费的,二楼的十元,并且只是单程,不能中途随意上下客。上车前需要在边上买票。这个提示不明显。
尽管作为试运行的世博不足之处很多,但发现最需要改善的是游客自己。入园除了预约,还比较要紧的是向志愿者拿地图。俺正排到了,突然从两侧都冒出几位阿姨,瞬间就被挤开了。这种争先恐后的心态不是个案。包括有的欠缺必要的耐心,取预约票时骂骂咧咧。当然,后者可能还需要对为何需要预约加强宣传。
终于看见了第一个目标 中国馆。尽管一直不很认同这个设计,但作为标志建筑,应当先去打探一番。
这是底楼,是省区市联合馆,不是中国馆的入口。里面也不相同。入口在南侧。
进入中国馆仿佛长征。先被拦在广场外。那地方要依靠游客自己列队。容易混乱。而且很多人不知道要预约,尽管有广播,还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随后是进入这广场,等候。
以为终于进来了,才发现上面还要继续排队,有是九曲回廊。而且这里还漏雨。
很壮观。这里志愿者的分布不尽合理。作为向导的多,但看护的少。这里其实是人群等候最长的地方,队伍有时长时间不动,那么多人只有几部垂直电梯来回运送。场地透风透雨,俺去的那日,上面比其他室外要更阴冷,如果有老弱病人难以支撑,或者要喝水,很多人没有志愿者可以眷顾到。还看到一段栏杆差点被碰翻。
长久的等候非常枯燥。想起爱知世博会时,同样的等候区,都有志愿者分段带领做游戏体操等解乏,同时也等于是密切照顾着排队者。而且,结合到后来在里面碰到的状况,其实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发放一些关于世博和中国馆的资料,一方面便于大家增长知识,增添参观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家对馆内的展出内容和路线有个预判,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预先选择参观路线,也可以省却里面志愿者的很多麻烦。
等了一个小时,终于轮到了。哦!中国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