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张铭荣

标签:
张铭荣昆曲丑角时迁盗甲长生殿戏曲导演元味文化 |
分类: 戏说 |
如果是最近几年才看上昆的戏,还会以为张铭荣先生是一般的丑角,比如寻亲记,比如游殿。还有开演上路里的老婆子。其实张先生以武丑闻名天下,又以擅长导演而扬名业内。
那日讲座受时间局限,重点讲了成名作《盗甲》和《偷鸡》的创排过程,除了各中惊险,尤其提到《盗甲》最后从四张半桌子上能翻而不翻的演法。张讲述道,尽管从高台腾空翻下必定会满堂彩,也有这个能力,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时迁是悄悄行动,必不可发出重大声响(翻腾而下必大惊动),因此提出了技巧动作服从规定情景的观点。令听者闻之动容。
正因为有见解、爱琢磨,张先生逐渐成为了昆届难得的导演。结合《长生殿》的工作实践(张为昆团方的导演),他很中肯的提出了自己关于昆剧新编的看法。言及如今风靡的话剧导演导戏曲,认为自有他们的长处,即在于没有框架,敢于突破。这里,张没有明讲,我的理解是,就像《长生殿》还需要团方导演一样,更重要的是,如何尊重戏曲规律,发现戏曲规律,而不仅仅从现代人固有的舞台体验去规定昆曲,而是现代人本身需要有一个导引与提升,才可能够得上与昆曲对话。
张先生讲到了传统戏曲需要革新的一个观点令人印象颇深。他说,传统戏曲的确需要革新,这个要从当时的观戏环境来看。当时的戏园子是开敞居多,观众的随意性很大(进出随便、边吃边看……),因此戏曲需要有反复的提点。而进入了现代剧院的戏曲,观众的目的性、注意力程度都变化了,都是专心致志来看演出的,这就对作品的逻辑性、严谨性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要求。
也就是说,张先生的革新观是着眼于戏剧的客观环境和真实问题根源,而牢牢固守戏曲本身的优势特点。这个方法和角度颇以为然,亦觉得远非话剧导演可及,这也是他们的致命短处。错不在他们,在决策。由此亦可见,戏曲导演的重要性,尤其在如今演员钻研打磨的主动性下降的当下。而尽管目前终于有了这个专业,窃以为还是远远未必相符。这里需要热爱,需要时间,需要智慧,需要坚持。又哪里是读书可以读来的啊!
-----------------------------------------------------------------
张先生的讲座如业内沙龙,很细,很尽心。但也耗时,预定的内容来不急讲完了。
--------------------------------------------------------------------
中间现场表演了‘吃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