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令我感动——小泽征尔音乐塾

标签:
小泽征尔音乐塾上海大剧院拉威尔鹅妈妈组曲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元味 |
分类: 戏说 |
20090417/大剧院/★★★★★
每次见到小泽,总是能被深深感染,哪怕是这些学生组成的音乐塾,反而那种青春的蓬勃更甚于一些个功成名就。就好比昆大班的良师带着昆五的小朋友一样,奉献给受众的是最纯最美的一面。也非常喜欢整场音乐会的节奏,包括她的层次感,似乎小泽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得到了精妙的呈现,令人出神忘我。
还在音乐会的行进中我就生出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对的,那是一种深深的羡慕之情。羡慕小泽可以将心中的那份真挚、那份坦诚、那份热爱,可以如此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来,并且以美的形式传递给世人,这是一种何等的福分啊!
我做不到,但是可以分享他的分享。这也是上天的恩赐。
拉威尔 鹅妈妈组曲
贝多芬 第七交响曲 A大调 作品92号
---------------------------------------------------
与很多演出结束后,那些所谓的头脑们一窝蜂往人群的最中央挤占着拍照不同,音乐会结束,小泽似乎总是习惯站在一旁。他看着学生们退场,眼中应是慈爱与宽慰吧。
带领全体团员鞠躬。这或是在教导学生们学会感恩生活。
此时的小泽静静地站在一侧,面对着空空的舞台。他令我想起了刚才那一曲间歇之中的片刻抬头冥想的刹那,想起了一曲终了时如释重负般向后依靠的瞬间,这些交集在充满韵律的音乐行进中的宁静片刻。我知道,他就是我的知音。
------------------------------------------
网络精彩点评:
一场超值的音乐会——小泽征尔音乐塾音乐会
阿塞拜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5d7fe0100dnzc.html~type=v5_one&label=rela_articletagpub
“小泽征尔音乐塾”这个名称似乎反映出一种亲近的师生关系。从他们15号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可以感到经过大师严格培训的学生们的优异素质。各声部都是女孩占多数(甚至演奏贝七时两只小号都是女孩,四只圆号中也有三位女孩),但演奏不存在女性特有的绵弱。
小泽大师对青年的提挈不仅在音乐演奏中,也体现在音乐之外的每一个细节:身体清瘦、一头不似过去浓密的白发的小泽征尔,混在众乐手中出场;演出结束走到乐队中间与各个声部乐手握手、拍拍肩膀表示鼓励和褒扬;谢幕时不是程式化地反复出来进去地突出指挥的地位,而是一次次示意全体乐手向观众鞠躬致意,并与乐队一同退场;乐队退场后情绪尚未充分释放的观众们掀起整齐的掌声,小泽征尔还是走在全体乐手当中一同返回舞台接受观众的掌声与喝彩。放低身架的大师更加令人尊敬。
这个晚上的演出再次证明一个道理:态度是决定性的。具有高度责任感、敏锐而充满活力的小泽征尔,以他极富韵律感的双手,整场徒手、背谱指挥,自始至终释放着一种魔力,准确、清晰地领引着乐队。乐队的精湛表现,把小泽对对演奏要求的细致入微和喷薄精进的气韵不可遏止地释放出来。年轻乐手们的眼神中充溢着对小泽大师的信服,演奏集中而专注、情绪饱满,敏锐地听命于大师对每个细节的指示。乐队的这种状态,反映出小泽征尔和诸位指导老师们的细致调教和严谨排练,似乎每位乐手都被仔细雕琢并且获得了相当完美的统一性,反映在演奏中所有的音符起止、强弱和每个细节的情绪变化。虽然少些了大牌名团的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但清晰、果敢的表达和统一的合奏音色、高度的投入状态,给人的感受是强烈而独特的。
演出上下半场曲目分别是拉威尔《鹅妈妈组曲》和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
以前通过《鹅妈妈组曲》CD我还真没听出过多大兴趣,当然可能也和听得不专注有关。这次听现场,小泽征尔控制着乐队像一台精密仪器在工作,演奏非常之干净。虽然我在侧坐,但音乐织体依然清晰,音色富有质感。拉威尔音乐的细腻、精妙始终令我屏息体味。乐队首席那位女同学对指挥的响应尤其积极准确又不逾矩。我的侧坐位置,木管声音有些不利,可距离低音巴松较近,它沉砾的声音可听得特别清楚。观众里的咳嗽声比以往少了点。整个组曲虽无大的情绪起伏,但他们的演奏引人入胜,结束时给我意犹未尽的感觉。
下半场乐队人数略有增加,并调整了木管和铜管。乐队首席是新上来的一男生,上半场《鹅妈妈》的妹妹首席坐在了副首席位置。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开始的那个和弦,弦乐的一冲,具有直上云霄的穿透力。整个作品演奏得精神抖擞、干净利落、质感强烈、齐整无暇、洋溢着青春美感,使得第二乐章一小部分的忽然失去焦点以及第四乐章小号妹妹和圆号的略有微瑕都显得多么无足挂齿。第三乐章开始前,前后相邻的巴松与双簧管位置作了调整,显示小泽征尔对乐曲的研究、对声音的要求非常仔细而有见解,对乐手、对观众非常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为年轻人做出了极好的表率。
第四乐章高潮之处,乐手们达到了罕见的巅峰状态,副首席妹妹与小泽征尔的眼神交流象充满诱惑的火焰!
演出结束时乐手们脸上和观众一样洋溢着兴奋、欢乐与满足。这种演出状态,圆熟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不会有,老练的芝加哥交响乐团不会有,我只曾在去年12月在此演出的杜达梅尔与西蒙·博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的乐手们身上看到过。
小泽大师与乐队和其他几位声部指导老师在热烈掌声与欢呼中一次次鞠躬谢幕之后一道退场。舞台即将退净之时,少部分观众也已在退场,但留下来的观众们的兴奋之情并未得到完全释放,大家用整齐的掌声呼唤小泽征尔和年轻的乐手们。年轻人反应很快——看来他们十分乐意返回舞台。小泽征尔仍然混在全体年轻人之中。当他们转过身来鞠躬致意时,我看到了他们满面红光的青春面庞上洋溢着幸福、快乐和满足。
——————————————————————
关于“小泽征尔音乐塾”:
2000年6月,小泽征尔为了培养青年音乐家兴办“小泽征尔音乐塾歌剧演出项目”,小泽征尔音乐塾乐团就此成立。乐团通过考试挑选优秀青年音乐家加入其中,并作为学员在指挥家小泽征尔和斋藤纪念交响乐团主要演奏家的指导下进行深造,同时在歌剧舞台上展示其学习成果。乐团到现在为止已进行过9届公演,学员的卓越技巧和精彩演出得到很高的评价。经过高水平的培训,很多学员已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
2005年,小泽征尔曾带领音乐塾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和天津上演了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此次2009年度乐团的交响乐公演中,乐队成员均来自亚洲,其中还包含很多来自中国的年轻音乐家(从演出册上的名单看,约有八位中国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