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生记

(2008-10-08 23:07:08)
标签:

浮生记

话剧

周可

沈磊

任重

丁美婷

徐千千

文化

分类: 戏说

20081008/话剧中心沙龙/

1.

冲着喻荣军去的。

先插段插曲。临进场子的时候在门口桌上寻觅演出宣传单,看到一张单子上写着斗大的“欲望”,下面是“激情”,再配上两位通红的旗袍女子,俺不由得一激灵,立马联想起远郊县城或者内地小城市电影院门口的海报,感情通俗言情歌舞进军话剧中心了?遍寻不到浮生记单子的我心头疑惑,还好转头看见了树立一旁的大招贴,“浮生记”三个字被设计成了一个“记”字,构思巧妙,原来藏在这里呢。再一转念,立马拿起“欲望激情”仔细打量,果然最上面也有这么一个“记”字。格记被彻底雷到了。找到位子安坐下来就着灯光细细一看,原来有两行字,全文是:“上联”:让我们抚摸欲望的羽毛,体恤激情的温暖;“下联”:两对男女情爱仓库灵肉纠缠生死轮回,外加省略号。

还好我还认得单子上沈磊和丁美婷的名字,我想,这张单子蒙不倒我。于是我勇敢地坚持了下去。

 

2.

一部商业大片。

这是一个客观而综合的感受。当然,指的不是场面大,气派大,这些貌似恭维的话其实经常被用来反讽。我的真是意思是制作比较精良,构思比较巧妙,剧情比较完整,故事比较老套,还有一个自以为深奥的生命道理。这一切都非常符合所有商业大片的特征。

 

整个舞台简洁而唯美,因为是“仓库”剧,此剧充分利用了当代时髦的老厂房设计元素作为舞台元素,混凝土与不锈钢构成的背景与主人公鲜艳精致的服饰相得益彰,深谙当今风潮原理。全剧最主要的道具:长条桌,极富想象空间,是家具,是道具,也是人与人的时空距离以及情感的尺度。

 

全剧结构紧凑,手法巧妙。开场就非常抓人。从一个人在一个开幕酒会上的突然死亡开始,然后时钟被倒拨廿分钟,故事重新讲述。这个故事才讲完,时间马上又倒转到30年前,接着是70年前,最后又到了60年前(这个年代没能当场觉察出来,是回来看介绍说的)。尽管我看到了一些《不三不四到台湾》中,比如沈磊通过一个人的絮絮叨叨把故事的枝枝蔓蔓就这么让观众一点点理清了头绪,比如类似中阴的描述,临死的人看见了死去的人,死去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比如第二场丁美婷推开窗户走向一片光芒暗示着死亡。但无论如何,这个编剧手法是很具有现场吸引力。

 

当然,故事就比较简单也很老套。哪怕用哈姆雷特的台词来串联也不过是关于感情的背叛的故事。到底是顺从欲望的指引然后饱受道德的痛苦,还是臣服于道德而饱受欲望煎熬的痛苦。生存还是毁灭,面对已经背叛了灵魂的感情,结局都只有毁灭。一部大片的作用就在于把一个再通俗不过的道理包装成高深莫测的生命哲学,然后在不经意之间把生意做成。比如,这部M50的“命题作文”,当然你还可以得到一些关于老厂房艺术区的美国发展简史这样的知识,还有另外两个赞助部门:“纺织厂”和“可·当代”的讯息。

 

3.

当全剧落幕,你把整个故事看完,开始按着顺序回想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好看的一部戏其实就是一场浮生大梦。

故事是这样的:

最后一场,60年前(疑惑中),这“两对男女”是好朋友,偏偏甲男看上了乙女(请允许我这样描述,比较简单),结果被甲女发现后,先是引诱了乙男上了桌(因为是在这长条桌上),然后设计与大家摊牌,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较量之后,甲女引诱甲男和乙女喝了毒酒,当然自己还喝了两杯,但当她发现那两人不仅没有忏悔,反而得到了解脱而相约下辈子的婚姻的时候彻底崩溃,想让乙男救回他们好让他们永远受到良心的谴责,谁料乙男自己喝毒酒也死了。

这场是与第一场相呼应的。第一场是现代。甲男与乙女在现实生活中是一对夫妻,乙男是甲男的同学,同为美术行业,后者却率先发迹,甲男突然发现自己陷于对乙男的嫉妒和妻子的不忠的双重痛苦之中,而妻子的外遇正是乙男。然后甲男喝酒消愁,心脏病突发而死。

第二场是30年前(从甲女的灵魂与现代的甲的对谈中得知他们30年前、70年前、上辈子有缘),甲女为回城,屈从了乙男的追求,但两人那个以后,甲女却自杀了。这个俺百思不得其解。

第三场是70年前,抗战时期,当兵的甲男身负重伤,在一个老仓库里与舞女乙女相遇,最后死在了后者的怀抱里。

 

从结束后,顺序的角度看,这中间两场有点莫名其妙。从这些啰嗦的文字叙述来看,这个讲述灵魂的故事充满了结局的纠缠。没有理由。没有过程。然后说,天黑了,闭上眼,我们一起来思考生命的价值。

 

4.

不得不提到沈磊。每一次沈磊的表演都会另角色分外添彩。美婷继续在进步,越来越棒了。徐千千第一次看到,很惊艳的美,觉得更贴合第四场里人物的气质,极好,最薄弱的倒是抗战舞女的那场。任重中规中矩,显得有些稚嫩,但还是值得鼓励。

 

5.

翻开2008年的话剧中心演出日历,似乎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在悄悄地发生,或许是在其他地方已经发生。商业片也没什么不好,倒是这样的招贴倒显得有点那么的不自信。浮生如梦。其实,人生本不是那么消极,也远不是那么短促,或许只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看待生命的态度。

 

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进剧场前刚从一个生命陨落了的地方过来。最浓的亲情可以在一瞬间蒸发,最旺盛的生命可以转眼消逝。在这个最最亲身感受到生命无常的时候,我反而感到似乎更贴近了生命的意义。

人生其实没那么复杂,也未必那么纠结,管他三生如何,其实就是过好每一天,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事物,如此而已。

 

也是面对这个讲述生命轮回的“浮生记”,我笑了。

------------------------------------------------------------

 

创作背景:
  著名的文化创意园区M50开始进军舞台艺术,打炮戏《浮生记》国庆节在话剧艺术中心上演。
  全剧以两对男女穿越60年时光隧道的变幻组合,绘如梦浮生,诉恩怨情仇,充满惊悚诡异、冷艳华美的艺术气息。已有《WWW.COM》《倾城之恋》等20多部话剧上演、获奖无数的金牌编剧喻荣军,受邀定向创制,于这个夏季在客居伦敦帝国大学期间杀青剧本。编剧题记说:“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毁灭,而是换个地方生存。生是只是死的一个过程。”
  当红青年话剧导演周可认为,《浮生记》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让我们去体味生命的脆弱和生命之间的奇妙关联。在执导时她着力营造浮生若梦的意境和悬疑效果,让观众暂忘生之烦恼,与剧中人一起体验爱情与友谊,审视忠诚与背叛。
  
  看点:
  人生如戏,浮生若梦;精彩的编剧,出色的导演,一部充满想象力的佳构剧,铺陈出绮丽的梦境,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心理体验和视觉冲击。
  
  
  导演的话:
  我常常想人死之后会去哪里?到底有没有来生?
  如果有,我们又是否能记得前世?
  
  我们今天所遇见的人是否都是所谓前世有缘的人?
  我们能否轻易地对一个人说:来世我们还要在一起?-
  
  《浮生记》这个故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
  让我们去体味生命的脆弱和生命之间的奇妙关联。
  
  出品人:邵 峰
  总策划:金伟东
  
  艺术顾问:丁 乙 薛 松 周铁海
  运营总监:房永年
  顾 问:徐 峰 潘永宁 周心龙
  
  编 剧:喻荣军
  导 演:周 可
  演 员:沈 磊 任 重
  丁美婷 徐千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