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抹去修饰,由心传递——感受话剧《暴风雨》的力量

(2007-06-30 09:56:13)
标签:

莎士比亚

暴风雨

分类: 戏说
抹去修饰,由心传递——感受话剧《暴风雨》的力量
 
关于宽恕。
莎士比亚的收官剧,以简单到几乎“素面朝天”的表现手段——没有眼花缭乱的灯光,没有美不胜收的舞美,没有哗众取宠的音效——即使名字叫暴风雨也绝没有闪电雷鸣的特效,在已经习惯了感官刺激、情节紧凑的我们几乎按耐不住性子的时候,这出戏依然不紧不慢地以完全真实或者原始的说和唱一点点展现沙氏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性怜悯与思考。
宽恕才是人间最大的魔法,它可以令走在迷途的人找回自己,令充满复仇烈焰的人找回“道德的行动”,令物欲缠身的凡夫可以接触到“庄严的音乐”。这一切难道不是最大的奇迹吗?超自然的力量其实就蕴含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一种宗教的力量。
看到最后一段的收场诗,不仅怔住。一种看似淡然却很深很浓的离别的愁绪,抛开一切却又充满期冀,这实在是全剧最柔软最打动人的地方,思绪飘散几秒,才突然被掌声打断,剧终。
 
又记一:
摘录一段媒体文字:“写于1611年的《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传奇剧,融正剧和喜剧、幻想与现实于一体,剧本各部分结合非常完美,被誉为英国文学的最佳篇章。尤其是剧中魔法师最后的台词“现在我已把我的魔法尽行抛弃”一直被文学评论界认为是莎士比亚本人的人生谢幕辞。英国《观察家》报曾评论该剧:“莎士比亚从心底传递单纯,抹去虚伪的修饰。””
或许这出剧的简单舞美正是缘于此。抹去一切虚伪的修饰,从心底简单传递。
 
又记二:
全剧一个特点就是语言优美,剧本完整,比较现在周遭的话剧,就显得“语言罗唆”、“情节拖沓”,那么作为习惯现代节奏的人来说是需要一点耐心和心理准备。不由得联想起咱们传统的戏剧。其实莎剧和昆曲,比如长生殿、牡丹亭,几乎都是一个时代的作品,有时候同样需要我们抹去蒙在我们双眼的浮尘,暂时得歇一歇走得辛苦的身心,用心享受一次原味的戏剧。
 
又记三:
戏剧是用来寄情的。即使不是用来抒发远大的理想,也是表达一种精神的追求。但我们现在的周遭却很多赤裸裸的唯利是图的所谓的现代话剧。改改名字吧。
 
又记四:
记得很多戏剧里,最后都有美丽的结局,很多人升天当了神仙。可是这部暴风雨的结尾却是全然不同。拥有魔力的人最终抛却了魔法,转而依靠人间的力量。回味。
 
附收场诗:
现在我已把我的魔法尽行抛弃,
剩余微弱的力量都属于我自己;
横在我面前的分明有两条道路,
不是终身被符箓把我在此幽锢,
便是凭藉你们的力量重返故郭。
既然我现今已把我的旧权重握,
饶恕了迫害我的仇人,请再不要
把我永远锢闭在这寂寞的荒岛!
求你们解脱了我灵魂上的系锁,
赖着你们善意殷勤的鼓掌相助;
再烦你们为我吹嘘出一口和风,
好让我们的船只一齐鼓满帆篷。
否则我的计划便落空。我再没有
魔法迷人,再没有精灵为我奔走;
我的结局将要变成不幸的绝望,
除非依托着万能的祈祷的力量,
它能把慈悲的神明的中心刺彻,
赦免了可怜的下民的一切过失。
你们有罪过希望别人不再追究,
愿你们也格外宽大,给我以自由
抹去修饰,由心传递——感受话剧《暴风雨》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